(原标题:廊坊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让企业招工有“捷径”,群众求职有“门路”)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刘杰、刘卓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7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廊坊市人社局以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整合资源、数字赋能、服务下沉,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让企业招工有“捷径”,群众求职有“门路”。
7月25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情况。刘杰摄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发展规范化零工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廊坊市人社局四级调研员刘万波介绍,该市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打出强化体系建设、供需对接、数字赋能、精准服务“组合拳”,规范化建设零工市场,通过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强化体系建设,建成公益性枢纽零工市场12个
今年以来,廊坊市坚持“标准化建设、精细化服务、数字化赋能”的工作思路,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就业场所、人力资源市场等设施资源,着力打造“1+11+N”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零工市场提质增效。
刘万波介绍,“1”就是设在廊坊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廊坊零工之家”,“11”即11个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依托现有设施资源分别打造的“零工之家”,“N”即在驻廊高校、企业(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打造的零工集市、零工驿站、零工服务特色街区等。
截至目前,廊坊市累计建成市县两级公益性枢纽零工市场12个,运营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配备专兼职服务人员100余名,推动了零工市场从散乱无序向规范高效转变,让零工就业更便捷、更安心、更有保障。
强化供需对接,举办线下招聘会195场次
依托“大数据+铁脚板”,廊坊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建立求职登记、走访企业、联络劳务中介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形式,广泛收集各类零工岗位消息,聚力扩大岗位供给,各类招聘服务活动重点向零工市场倾斜。
今年以来,廊坊市结合举办“洽逢其10”线下招聘现场洽谈会,通过“春风行动”“百日千万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累计举办线下招聘会195场次,形成“岗位供给足、对接成效好”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全市岗位储备量达6.9万余个,涵盖京津冀区域内第一、二、三产业各领域,有效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化数字赋能,各类平台发布岗位2.9万个
紧盯群众实际需求,廊坊市鼓励零工市场积极开发优化线上服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度,及时更新岗位最新信息,为零工群体线上求职提供最大便利。
目前,廊坊实现了全天候、全域覆盖的数字化零工市场新生态,形成了“廊坊零工之家”“云冀就业”“固安圈”“兔子上门”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线上求职平台。
据统计,各类平台入驻企业7117家,发布岗位2.9万个,注册灵活就业人员19151人,实现了灵活就业者从“路边蹲点找活”向“手机指尖刷活”的转型。
强化精准服务,今年完成200个零工服务站点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廊坊始终紧扣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精准服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零工市场建设模式。”刘万波介绍。
目前,固安县的“退路进站”规范化市场、广阳区的“数字零工”智慧平台、永清县的“一小时就业圈”等创新模式次第开花,为零工市场服务注入新内涵,成为群众就业增收的好帮手。
廊坊市人社局还推动数字技术、AI智能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即时快招、技能提升、权益维护等服务。目前,“廊坊零工之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语音识别技术,实时解析求职者语音需求,自动生成结构化文字简历及30秒求职短视频,实现“开口说需求,一键生成简历”的智能体验。
“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19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5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92人。”刘万波介绍,廊坊市将继续实施就业促进工程,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以推进数据赋能为支撑,多渠道织密零工就业体系网。
该市将常态化推进职业介绍服务,将零工市场服务与日常咨询、职业推荐、公益培训、民生服务紧密结合,为求职者提供“入门即就业”的日常服务。2025年底前,廊坊市将完成200个以上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规范零工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