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硬核”实力 领跑铁路交通信号细分领域)
如何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如何使列车以最小安全间距运行,从而发挥最大运输能力?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多年来深耕这一领域,以创新打造“硬核”实力,领跑铁路交通信号细分领域。
近年来,我国铁路智能化建设浪潮奔涌,通信与信号控制技术对于列车运行调度、全线监测能力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软硬件的不断创新,成为行业“弄潮儿”。
记者 何浩诚:现在高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它原有的信号产品的生产、质量检测都离不开人工参与,现在多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谈到这不得不提的就是我身边的SMT产线生产的轨道电路系统,它们是铁路安全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在信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SMT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企业的代表性产品“ZPW-2000G系列轨道电路系统设备”的电路板生产加工全流程都是在这条生产线上完成的,从电路板上板、焊锡膏印刷贴片、回流焊到AOI图像识别检验等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还降低了30%的生产成本。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雷阳:目前全国只有4家具有行车许可资质的企业能够做轨道电路系统,我公司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轨道电路系统是铁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实现列车的占用状态检查,向列车传递信息,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ZPW-2000G系列轨道电路系统设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实时检查列车钢轨的占用状态,给列车调度提供精准数据,还通过运用企业首创的轨道电路智能诊断技术,具备监测和诊断功能,填补了国内轨道电路远程智能维护领域的空白。同时,为了让产品适应雷电、高温、高盐等各种恶劣环境,信通在产品性能提升上不断下功夫。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雷阳:在行业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遭受雷击的时候,我们公司的产品在其接口标准要求能够承受500伏的电压冲击,然后在雷击的时候总是会损坏,那么通过优化改进加强生产装备能力和监测能力,严格筛选原材料,产品(抗)冲击电压能力由500伏提升至2500伏,雷雨天气适应性显著增强。
研究出这一在国际上领先的产品,让“十年磨一剑”在信通这里得到验证。他们组建了100多人的轨道电路研发团队,从产品前期调研、方案制定到样机生产,再到后续的电磁兼容、防雷、高低温等,历时十年,经过了1000多项试验才成功,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
创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如今他们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产品创新的道路上持续突围。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许良:分别与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委培员工到高校和专业机构进行深造,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每年会投入销售总额的15%作为研发经费,到目前为止,我公司已经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
记者 何浩诚:固安信通除了专业设备的研发之外,还结合铁路信号产品,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率的生产要求,求新求变,顺势进军人工智能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生产线和智能制造装备,更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因为铁路建设的地理条件不同,造成了其交通信号产品种类繁多、批量小的特点,无法使用大型生产线,而且很多环节需要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还容易造成误差和隐形损耗。能不能通过自动化解决这一难题?信通又开启了创新之路,他们自主研发出搭载机械臂、机器人的柔性生产线,实现从原材料组装检验到成品搬运的全流程自动化,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AI数据分析,让产品可追溯、质量更优,平均无故障时间由百万小时提升到千万小时,效益显著提升。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飞:借助新装备,产品生产效率提升30%至200%,企业产能从6亿元提升到了10亿元,增长超过60%,助力企业年销售额显著提升。借助新装备,智能运维方面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使企业能够快速协助客户处理现场需求,推动产品走向尼日利亚等海外市场。
目前,企业共研发出20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此外,信通还参与了9项轨道电路等行业标准起草工作,拥有4项国家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许可证、16项铁路产品CRCC认证证书、20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获批建立“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创新中心”,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2024年销售额达到2.4亿元。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飞:我们将应用人工智能、AI数据分析等,持续优化我们的产品,提升我们的产品性能,也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未来公司将在项目设计、设备供应、工程施工、智能运维等方面持续创新,构建更完整更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我们稳定可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