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1日将实施)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1日将实施
部分销售门店加大促销 消费者对限速看法不一
本报记者 郑爽
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旧版标准将被替代。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要求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动力输出,可有效遏制超速行驶带来的安全隐患。近日,记者探访市区部分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调查销售情况。
新国标9月实施
超25km/h自动断电
7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市区爱民道附近,这里集中了十几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包括爱玛、台铃、雅迪、新日、小刀等品牌。在一家雅迪电动自行车门店,不少消费者在选购车辆。
“速度每小时最高25公里,充满电可以跑六七十公里。”一家雅迪电动自行车销售人员介绍。在附近一家小刀电动自行车门店,多款车型在售,销售人员正在向顾客介绍车辆性能:“这款车可以三档变速,您可以按需求自己调节车速。”
记者观察到,不少店铺张贴了新国标宣传海报。“都知道9月1日实施新国标。新的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生产、销售、经营行为,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不受新标准的约束。”一名经销商表示。
记者走访多家线下门店了解到,目前在售的电动自行车基本处于“清库存”阶段。
电动自行车限速
消费者看法不一
采访中,市民、经销商对于新国标明确“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有着不同的观点看法。“这样能有效杜绝电动车超速行为”“限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交通安全,但不抢灯、不逆行、戴头盔等方式也很重要,而不是仅靠限速”“对未来销量有所担心”……
如何更好地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成为城市治理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
7月22日晚,记者在广阳区金光道和永兴路交口看到,有的电动自行车车速快,从等红灯的电动车队伍中穿梭而过。40多岁的市民闫女士抱怨道,现在不少外卖电动车、农用三轮车根本不看灯行驶,“有一次,一辆送货的三轮车闯红灯还剐蹭了我的电动车。对方态度还算诚恳,一个劲儿道歉,送货挣点钱不容易,我就让他走了。”
群众出行需求增加,电动自行车成为市区交通出行的“主力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醒市民,骑乘电动自行车须佩戴安全头盔,头盔是遇到危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戴头盔,当头部撞击到地面、坚硬的石块、铁制的栏杆等物品时,就是“以卵击石”。
不非法改装车辆,改动电动机、加装蓄电池、伞架、车篷等,均属于非法改装;不“炸街”,在道路上随意飙车、曲线行驶、相互追逐等交通违法行为,妨碍正常通行,严重扰乱交通秩序,影响他人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