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青年实践的要求,践行知识服务社会、科普启迪未来的理念,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韵筑梦小分队联合安次区图书馆、京联集团上书房书店等单位,于6月28日—7月11日走进廊坊市壹佰剧院、廊坊师范学院二区社区、廊坊师范学院“艺润童心”艺术教育实践团、瀚蓝发电厂、润泽大数据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活动通过趣味宣讲、动手实验、科普讲解、参观学习等形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实践,带领青少年探索化学奥秘,感受科学魅力。
精心筹备 校地协同打造场景化科普
在学院领导与老师的指导下,团队积极推动与安次区图书馆的馆院共建,充分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开启了 “大手拉小手” 科普新篇章。安次区图书馆为活动协调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场地和丰富的科普书籍,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则派出专业的师生团队,带来了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前沿的化学知识。
团队结合社区教育实际与青少年认知特点,制定了严谨的实践计划和 “场景化科普” 方案,围绕“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以及“怎样学好化学”这几个点设置一系列趣味性强的科普实验来引导学生们走进化学、认识化学。在 “大手拉小手” 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们与青少年结成对子,一对一地进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趣味实践 化学实验点燃科学梦想
团队设计了多项互动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魅力,熔岩灯实验让小朋友们在观察油水分层与气泡涌动之余体会到了密度的神奇魔力,紫甘蓝实验中孩子们亲手用汁液测试酸碱,在色彩变幻中触摸到酸碱指示剂的奥秘,无字书实验里隐藏的字迹随特殊液体显现,让他们在惊喜中感受化学反应的 “神秘力量”;漂浮的鸡蛋实验中看着鸡蛋在盐水中慢慢上浮,孩子们直观理解了浮力与浓度的关联,清水变牛奶实验里透明液体瞬间变浑浊的奇妙让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瞬息万变充满好奇,彩色化学面条实验中亲手制作出色彩各异的 “面条”,在动手乐趣中感知物质形态的变化,叶绿素的荧光实验里黑暗中闪烁的荧光让孩子们惊叹,轻松接触到植物色素的特殊属性……。活动以故事导入、游戏收尾,实现“玩中学、学中思”的目标,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神奇的科学现象,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播撒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走进场馆 实地参观学习与科普宣讲
为贯彻落实“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理念,在“七一”建党纪念日之际,化韵筑梦小分队携手廊坊市中小学生一同走进瀚蓝发电厂和润泽大数据中心。在瀚蓝发电厂,学生们直观体验“变废为电”的奥秘;来到润泽大数据中心,重点参观了党的光辉历程展厅,泛黄的文献、复原的革命场景与科技成就交相辉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带领科技工作者从“一穷二白”到“科技自立自强”的跨越,讲解员结合党史,讲述科技工作者共建克难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心中播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
展望未来 播撒科学种子,绽放求知之花
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安次区图书馆的馆院共建合作,进一步完善 “大手拉小手”模式。依托化学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中小学和社区需求,将科学普及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长期践行,常态化开展“化学科普进三区(校区、社区、村区)活动,将科学种子播撒到更多角落,让求知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绚丽绽放。(通讯员 刘芳 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