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7月18日,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镇榆林甸村400亩鱼塘波光粼粼,村民们在鱼塘边忙碌不停,暖棚里科研人员观察鳜鱼卵的孵化……这幅产业兴旺的图景,正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冠群带领村民以党建为引领,蹚出水产养殖富民强村之路的生动写照。
今年36岁的刘冠群,2021年3月担任榆林甸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时,面对的是村集体“无资金支撑发展”的窘境。榆林甸村虽有40多年水产养殖历史,却因管理松散,一度陷入发展瓶颈,始终停留在“散户养殖、各自为战”的阶段。刘冠群深知,要让水产养殖成为富民产业,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单打独斗没出路,抱团发展才能闯市场。”村党支部牵头,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分片包户做工作,动员村里养殖户统一品种、共享技术,将分散的20家养殖户拧成一股绳。
2022年,榆林甸村水产养殖规模初具雏形。2023年,榆林甸村实现了与卢龙县97%的大小水库对接。刘冠群介绍,“每年春季,我们把村里孵化的鱼苗投放到水库里,净化水质,到了秋季或来年春天,再统一销售。”
记者了解到,榆林甸村将鱼塘孵化的鲤鱼、草鱼、花鲢等5种主要传统鱼苗,通过增殖放流项目投放到各个水库,再由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统一定价销售。目前,榆林甸村的鱼苗主要销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大小水库和养殖户,榆林甸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鱼苗孵化基地。
“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是花鲢,也叫胖头鱼,学名鳙鱼。仅花鲢一种,2024年,我们村就卖出2亿尾。刚孵化下来时是三分钱一尾,到三四厘米长的时候一角钱一尾,到成鱼后则开始按斤销售,每个生长阶段都能产生收益。”刘冠群说。
18日下午,记者见到榆林甸村养殖户刘玉胜时,他正在给鱼苗投放鱼食。
今年60岁的刘玉胜,经营着一家金鳞鱼种场,大大小小8个鱼塘,面积超过55亩,年收入稳定在15万至20万元,好年景能达30万元。他说:“村里水电路都通了,亩产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这都是党支部领着干出来的。”
正如刘玉胜说的一样,在党建引领下,榆林甸村的水产养殖按下“加速键”:县农业农村部门援建的水产专用变压器保障了相对稳定的供电,帮助水产养殖亩产效益翻倍提升;科研机构和村里合作的暖棚基地孵化名贵鱼种,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同时,村党支部也积极拓展其他产业,80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同步推进;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年产值达到160万元。
2024年,榆林甸村水产养殖产值达15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