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鲜桃“闯”香港 固安农产香飘大湾区)
借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海关“绿色通道”等政策红利及跨境冷链升级,内地优质农产品加速供港。固安柳泉镇板材村依托“京南大桃第一村”的产业优势,今年成功将鲜桃打入香港市场,短短两月内累计出口鲜桃6000斤。这不仅让固安县特色农产品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了崭新篇章。
清晨四点,暑气还没上来,板材村的桃园里已是一片繁忙,村民刘朝阳正带领工人们穿梭在桃林间采摘鲜桃,红黄相间的果实铺满田垄,透着丰收的红火气息。大家精心挑选果型周正的桃子,整齐码进周转筐,等待送往合作社冷库,为这场跨越千里的供港之旅做好准备。
固安县柳泉镇板材村村民刘朝阳:“今天我们就从早晨四点多天一亮就开始为香港的客商摘咱们的黄油蟠桃了。通过这次能把咱这桃能运到香港来,我就对种植前景很有信心特别好,希望将来扩大种植面积,能带动周边更多的群众致富。”
板材村有着30多年鲜桃种植历史,几乎家家户户种桃,出产的鲜桃以个大味甜、肉质细腻闻名京津冀。今年借着政策东风,村里成功开拓香港市场:5月底首批2000斤试销成功后,近日又签下4000斤新订单。为确保品质,村里建立了严格的品控体系:清晨采摘分拣后,经5-6小时冷库预冷,再用新型食品级保鲜膜独立包装,配合全程恒温冷链运输,让香港市民尝到的每一颗桃子都保有原产地的绝佳风味。
固安县柳泉镇板材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民:“我们通过去通州科技节拿我们的错季桃的产品引来了港商,在收走我们两千斤错季桃的时候印象挺好,果品质量挺好。港商在我们陆地桃下来了,港商又给我们签了4000斤订单,有三个品种,一个是红桃,一个是黄油桃,一个是油蟠桃。希望这次跟港商的合作带来给他带来金钱,给我们带来收益,以后继续合作。”
采购商代表北京中农富通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亓德明:“第一批货到港以后还是受到港人非常的欢迎,所以这次基于板材村这个桃的品质和板材村悠久的种桃历史,我们组织了第二批货,这批货特别是在包装运输还有储藏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桃它不好放,所以我们通过这次增加了特殊的保鲜膜。通过顺丰冷链到机场,今天发货,周日就到香港人家餐桌上了。”
从通州科技节初次接洽到港商主动追加订单,板材村靠的是成熟技术、稳定供应能力和过硬品质。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先进理念,村里近年构建起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供应体系,形成“陆地+大棚”立体种植模式。全村1100亩桃园30多个品种,实现4月中旬至10月持续供应。
采购商代表北京中农富通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亓德明:“接下来我们也是想基于板材村桃悠久的历史,而且板材村的桃是从6月份开始可到10月,能够不断的有桃来供应。所以我们第二批货到香港,通过在香港不同销售渠道来进行营销之后,后期也想跟这边有一个长远的合作。”
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一颗桃子的旅程折射出乡村振兴新路径。当传统农技遇上现代冷链,当区域特产对接国家战略,小鲜桃也能闯出大市场。正如枝头那些日渐饱满的果实,板材村的致富故事,才刚刚开始成熟。
记者:万倩 辛响 杨曦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