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孩子们在暑假公益课堂做手工。本报通讯员 尹征 本报记者 王满凤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满凤 通讯员 孙雪 尹征)暑假来临,大厂回族自治县志愿者协会和祁各庄镇银杏社区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优势,设计推出诗词古诗班、国粹京剧常识班、家庭文明心理辅导班等暑期托班项目,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学有所获、玩有所乐”的暑期成长平台。
党建引领聚合力,专业服务促成长。大厂志愿者协会联合祁各庄镇银杏社区以“党建引领、文化育人”为目标,广泛整合“社工+志愿者”团队力量,围绕“暑期+志愿服务”两大主线,打造特色暑期托管平台。社工团队负责链接专业师资、课程设计、质量把控和安全监管,志愿者团队提供教学支持和服务保障,建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向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创新机制强保障,规范运行提质效。暑假公益课堂由持证社工制定教学大纲,联合专业教师,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采取“社工带班+志愿者轮值”制度,确保每次课程至少配备1名专业社工和2名志愿者。同时,通过“志愿者岗前培训+社工过程督导+双方定期交流”的方式,不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确保暑期公益课堂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双向赋能促融合,携手共进谱新篇。在暑期公益课堂中,社工与志愿者形成互助共进的良性闭环,让服务效能持续升级。专业社工充分发挥经验优势,通过“教学指导四步法”系统培训志愿者,细致分享应对孩子注意力分散、化解课堂冲突等实操技巧。志愿者不仅用热情营造出轻松温暖的服务氛围,更成为社区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组织间的“连心桥”,及时反馈服务中的供需变化与实际需求,让资源对接更精准、服务开展更顺畅。目前,祁各庄镇银杏社区暑期托班已开展,累计服务青少年50人次,家长满意度达99%,“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的2人增至5人。
“暑(寒)假公益课堂”是大厂志愿者协会和祁各庄镇银杏社区以党建为魂、专业为基、志愿为翼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暑(寒)期公益课堂”可持续发展,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让社区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