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高碑店一中”看保定县域教育振兴发展)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汇聚名师名校结对帮扶 从“高碑店一中”看保定县域教育振兴发展
□保定日报记者 刘澜 霍若雯 见习记者 贾凯松 通讯员 尚文良
7月11日,临近期末,高碑店一中新校区里学习氛围依然浓厚:教室里传来学生思维碰撞的讨论声;图书馆书架前,挤满了查找资料的青春身影;教师办公室里,跨学科教研的互动交流已成常态……一所县域高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保定市90%的学校和75%的学生在县乡村,县域教育是保定教育的脊梁。市委、市政府以发展县域教育为重点,把“1530”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联合创立四大市级实验基地(振兴县域教育保定实验基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互联网+实验基地、教师教育发展建设基地)及22个县级振兴教育实验基地,组建“研究会—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对接学校”四级联络体系。
4年来,从教育理念革新到教学质量跃升,从教师队伍成长到学生素养提升,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及刘彭芝会长指导助力下,保定借势借力京津保教育协同发展走过的坚实足迹,刻在了高碑店教育“成长”的道路上。名师“传帮带” 激活教育内生动力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到高碑店一中为学生授课(资料片)。高碑店一中供图
“自2022年开始,我们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和刘彭芝会长的指导下,与高碑店深化教育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说,双方开展联合线上教研1100余场,300多位老师从原来的受训者成为培训者;高碑店选送19名教师到人航学校开展沉浸式跟岗,组织校长、教师参加人航学校举办的高端学术研讨会;人航专家团队深入高碑店一中课堂,与教师和学生座谈,并开展各层次培训,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高碑店。
工作的组织开展和深入推进,得益于2021年保定市委、市政府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深度合作,构建“全国优质教育资源+保定本土实践”的帮扶模式。400多名国家级名校长(名师),组成42支导师团结对帮扶,每名校长再遴选10名专家型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采取1位校长培养5名本土校长学员,1位名师培养3名本土教师,10位名师共培养30名本土教师,形成精准培养体系。
高碑店一中成为首批受益学校之一。以周建华领衔的专家团队进驻后,开启全方位帮扶与支持。
“周建华校长先后10余次来到高碑店一中传经送宝、把脉问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宝贵建议。”高碑店一中校长杨永恩说,专家们不仅带来了“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更为学校量身定制发展方案,每一项改革举措都直指学校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真诚教,用心学,教师们不仅从中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学会如何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回来”“用起来”。
课堂革命 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高碑店一中学子正在认真上课。 霍若雯 摄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课堂上。“‘爱、尊重、奉献’的教育理念,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标尺。”杨永恩说,学校努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陈旧理念,将思维权、动手权、话语权、归纳总结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
围绕“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指导下,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与系列化德育活动,高碑店一中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子在思想道德、身体素质、探究能力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精心打造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有力补充。逻辑、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生命急救、读书等多元课程同步推进,既拓展学生知识边界、增益智慧,又为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兴趣培养中探索未知,在深度探究中提升能力。
德育工作聚焦学生全面成长,构建系列化主题教育体系。习惯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励志教育、心理调适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层层深入,形成“学期有大型活动、每月有中型活动、每周有小型活动”的常态化育人格局。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多彩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今年,高碑店一中在本届生源基础薄弱背景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生动样本。
在一张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更珍贵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教师眼中重新燃起的激情,学生脸上无时不绽放的自信……
“在刘彭芝会长的积极引领和高碑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重塑高碑店教育高地,努力促进高碑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建华说。踏石留印 书写教育均衡发展新篇
北京教育专家深入课堂指导学生学习。高碑店一中供图
以“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为目标,高碑店教育一路高歌。积极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合作,与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组建8个教研共同体,成立16个名师工作室、8个校长教师工作坊,构建分层带动、链式发展的教研新生态,扭转农村教研薄弱、质量不高的局面。
与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建立常态化机制,累计组织3.5万余人次参加线上联合教研;邀请教育专家到高碑店指导,惠及高碑店一中、高碑店三中等校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分4批选派学员赴京跟岗实践,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来”“沉下去”。
依托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等优质平台,累计组织200余名干部教师赴北京、西安、长春、雄安新区等地,利用寒暑期开展业务培训2.2万余人次,覆盖校长、班主任、教师、研训员全链条。
通过“一课一研”“每日集中教研”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辐射,强校帮助弱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缩小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教育专家为高碑店一中教师作学科讲座。高碑店一中供图2021年至今,高碑店新增河北省骨干教师13名、保定市骨干教师119名、保定市名师31名、保定市名校长7名,其中刘振学(保定市杰出校长)、李利君、王亚鹏(保定市名校长)、杨娜(保定市卓越教师)、谷巧娈(保定市杰出教师)等一批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如今,越来越多类似高碑店“教育的故事”出现在保定这片土地上。保定,不断整合京津教育协同先进资源,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教育配置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教育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化发展更加充分,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刘彭芝会长曾这样评价,“外来志愿团队与本地教育工作者同频共振、同题作文,共同谱写了新时代振兴县域教育的保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