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热情弥漫博物馆长廊,稚嫩的声音与文物隔空邂逅。7月12日,大城县口才爱好小学员们走进大城县佰利博物馆进行暑期实战演练,他们化身讲解员,站在博物馆的展台前,将课本里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讲述,用声音为文物“注入”新的生命力。

小讲解员张芯源在讲解实践中
小讲解员张芯源说,在博物馆讲解过程中,她仿佛穿越了时空,在跟历史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了怎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表达。这次经历,让她对文化传播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期待更多的小朋友走进这座充满宝藏的博物馆。小讲解员刘翼航在讲解中学习了很多的文物知识,比如一件玉器的纹饰如何暗示等级,一枚古币的形制怎样反映经济变迁,比独自阅读书本多了几分鲜活与深刻。

小讲解员刘翼航在讲解实践中
这是大城县非国有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服务社会公众的具体体现。“我们博物馆从今年3月份开馆以来,已经接待参观5000多人次,另外,我们还和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合作,进行科普教育宣传,打造青少年培训实践基地,让‘高大上’的博物馆更接地气,贴近生活,服务社会”,大城县佰利博物馆馆长李志强说。

新疆焉耆研学营小朋友参观大城县佰利博物馆
近几年来,大城县涌现出5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居廊坊市前列。从私家珍藏到社会共享,非国有博物馆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更加专业,更加活跃,它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发挥了各类社会教育职能。

大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员、干部参观大城县红色文献收藏馆
大城县红色文献收藏馆以“用文献讲述党史”为宗旨,收藏陈列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其中不乏稀有版本《青年杂志》创刊号、《共产党》月刊全六册、英文版《神灵之手》等。该馆通过收藏党史文献资料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意在“存史、资政、育人”,免费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2022年,该馆被中共廊坊市委命名为廊坊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共廊坊市委党校命名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今年“七一”前后,县内外数个单位的党员干部相继到该馆进行沉浸式党史学习,汲取奋进力量。

大城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大城县红色文献收藏馆
正德发红木家具艺术博物馆,在展示红木家具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同时,积极适应现代文旅发展的需求,开展互动体验项目,观众可以参与红木家具的制作过程,在工匠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使用传统工具进行木材加工、雕刻、打磨等工序,亲身体验红木家具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正德发红木家具艺术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传承红木家具传统工艺,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传统工艺培训班,邀请资深工匠授课,培养新一代的工艺人才。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红木家具讲座、雕刻技艺表演等,邀请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现场讲解和演示,让游客在欣赏藏品的同时,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正德发红木家具艺术博物馆正成为大城县文旅融合发展征程中的璀璨明珠。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参观正德发红木家具艺术博物馆
大城县非国有博物馆不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基地,各具特色的活动也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未来,大城县文广旅局将继续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源,支持和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在拓展服务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公共文化需求,让非国有博物馆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