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市阜城县构建“15 分钟医养服务圈” 托起幸福夕阳红)
近年来,衡水市阜城县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以构建15分钟医养结合服务圈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老年人 “看病远、养老难”的问题,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创新模式,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位统筹,织密全域服务网格。该县以“政府主导、科学布局”为核心,通过构建政策体系、创新协同机制,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按照“一张图、一盘棋”的思路,系统布局医养结合工作,逐步构建起“城区连片、南北两翼”的空间布局和“广织网、延触角”的网格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医养结合机构19家,其中城区10家,乡镇9家,开放医养床位2318张,在院老年人超1300人。按照“医疗 + 养老”15分钟可达的标准,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提升资源可及性。
整合资源,构建全链产业矩阵。构建 “政府领航、部门协同、社会共建” 联动格局,打造医养产业生态。全县354个村卫生室、24家社区卫生站纳入医养服务网络,构建“网格化健康管理”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 — 双向转诊” 绿色通道,实现 “小病不出村、急病快转诊”。全县12家医疗卫生机构与19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以 “三定三共享” 模式为支撑,构建“预防—治疗—康养”全周期服务闭环。以“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为契机,构建“硬件适老+服务暖心”双轮体系,提升医疗服务品质,14家医疗机构完成无障碍通道、智能导诊系统等适老化升级,开设“无码绿色通道”,配备导医专员解决老年人数字困境。两所县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专科,新增200张老年病床,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年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5000余人次、康复治疗3万余人次,为800余位失能老人上门巡诊。
科技赋能,激活全速发展引擎。搭建一体化智慧医养信息平台,打破医疗机构 HIS 系统、养老机构管理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的数据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实现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护理记录实时共享,平台覆盖全县98%的老年人,整合6.6万份健康档案、18000多条养老服务记录。构建 “县-乡-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依托5G网络实现远程会诊、影像诊断、心电监测全域覆盖,年均开展远程会诊2150余次、远程影像诊断243例。推进“互联网+医养”,整合医疗、养老、药店等资源,打造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实现在线预约、远程问诊、健康监测等“一网通办”。推进“AI + 医养”,借助人工智能优化县域医共体运作,通过AI算法分析医疗数据,精准匹配资源、辅助制定个性化健康方案。
夯基提质,厚植全维增长支撑。构建“多元协同、精准配置”资金保障机制,推行特殊困难失能人员“养医分账” 模式,统筹特困供养金、低保金、残疾人补贴等专项经费,财政兜底差额,确保高标准供养。将医养结合纳入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推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优先保障医养用地。积极落实税费减免、运营补贴、水电气优惠等配套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医养机构与医保定点机构 “双向互认” 机制,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实施“引育并举、管用结合”人才战略,引进21名养老护理、康复治疗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推行“县管乡用”机制,县医院选派骨干医师包联乡村养老机构,构建“理论培训+实操演练+ 专家带教”培养体系,开展慢性病管理、心理疏导等培训,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建立“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对一线优秀服务人员在晋升、评优中优先倾斜,培育专业服务人才5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