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推进会暨专题培训会在市教育局顺利召开。
这场集“动员会”与“部署会”于一体的重要会议,汇聚了市“教联体”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代表,共同为构建沧州协同育人新格局擘画蓝图。
领导领航:锚定协同育人新方向
沧州市教育局局长于秀娥在会上发表讲话,为“教联体”建设锚定方向、擘画路径。
于秀娥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家校社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沧州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成立,正是响应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深远。
于秀娥指出,近年来沧州在协同育人领域已积累丰富实践成果。
在机制创新方面,海兴县“四个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家校纠纷动态清零,相关经验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形成可复制的“沧州模式”。
在资源整合方面,全市78%的中小学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体系,77.7%的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沧州市家庭教育”公众号以20.9万关注人数成为全省数字化标杆平台,泊头市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并惠及2009户家庭。
在活动引领方面,以“同心共圆”行动为统领,全市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家长大讲堂、寒暑假大家访等特色活动,1778所学校落实家访制度,累计家访超174.5万次,“书香阅读·亲子共读”实现全员覆盖,沧州市上海路小学每年组织120多场亲子实践活动,“家长进课堂”覆盖30多个课程领域。
于秀娥要求,要通过建强联动机制、打造数字云平台、强化工作力量、深耕服务阵地、织密心理健康网络、压实工作责任等举措,推动协同育人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融合”,凝聚各方合力,共促沧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经验共享:三地实践点亮协同路径
会上,海兴县教育局、沧州市上海路小学、泊头市教体局分别分享了协同育人的创新经验,为全市提供借鉴。
海兴县以“3345”育人机制为核心,通过家校、村校、乡校、警校“四级联动”,实现矛盾动态清零,打造了县域协同的“系统化样本”。
沧州市上海路小学立足“三维联动 共育花开”模式,以家长学校、社区实践基地为载体,探索“人工智能+协同育人”,让协同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泊头市聚焦家庭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指导服务体系,以家庭为根基辐射家校社协同,抓住了育人“牛鼻子”。
三地经验从县域统筹、校园实践、家庭基础三个维度,展现了沧州协同育人的多元探索与丰硕成果。
专家指路:政策解读助力实践落地
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主任张祥兰教授作为特邀专家,为参会者带来了“教联体”建设的政策解读与专业指导。张教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国家政策导向,梳理了区域“教联体”建设的模式与要点,为沧州破解协同难题、提升实践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此次推进会暨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沧州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联体” 建设迈入新阶段。下一步,全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机制创新,整合优质资源,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构建 “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协同配合、学校主动作为、家庭积极参与、社会有效支持”的育人新格局。(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