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在垃圾发电厂上一堂环保课)
7月2日,在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教育基地多媒体展厅内,市民正在观看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本报记者刘 英摄
本报记者 刘 英
33米高的巨型垃圾存储仓内,垃圾已填满一半空间。垃圾吊缓缓降下,轻松抓起近十吨重的生活垃圾,稳稳地将其送入焚烧炉。
“哇!”隔着玻璃幕墙看到这一幕的群众瞪大眼睛,发出一阵惊叹声。
7月2日上午,20多位当地群众兴致勃勃地来到固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参加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教育基地举办的开放日活动。
“垃圾焚烧时生成的热能可转化为电能,焚烧剩下的炉渣也可制成环保砖,成为建筑材料。”讲解员王文娟介绍。目前,固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可处理生活垃圾约43.8万吨,年发电约1.74亿千瓦时,将垃圾变废为宝。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教育基地获选“全国绿色低碳教育基地”。
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低碳教育基地?
“我们是要实现从‘邻避’到‘邻利’的突围。”固安恩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星说。
2019年固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刚开工时周边村民的疑虑,至今仍刻在王星的记忆里:“常有老乡问臭气会不会飘到村里。”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邻避效应’,而我们要把垃圾焚烧的所有环节向大家开放,让附近群众对工厂环境放心,住在周围感到舒心。”王星说,从规划初期,公司就着力将这里建设成开放式的绿色低碳教育基地。
卸料大厅是最容易产生恶臭气体的区域,王文娟告诉参观的群众,这里设置了植物液喷雾除臭设备,利用生物作用将恶臭气体分解,同时在大门处设有空气幕,可隔断室内外空气流动,防止臭味外溢。
王文娟介绍,公司还在卸料大厅实施了全密闭设计,利用智能负压系统控制排风,杜绝臭气外溢的同时还能将臭气集中统一处理。
“怪不得进入厂区后闻不到臭味,确实感觉很放心。”南义厚村村民张珺笑着说。
中央控制室的实时监控大屏幕上,垃圾焚烧炉正冒出熊熊火焰。“我们配套建设了小苏打喷射装置、活性炭喷射装置、布袋除尘器、炉内SNCR脱硝装置和炉外SCR反应器等环保设施,通过设备的精细运行以及两级高效脱硝,将氮氧化物浓度小时均值稳定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以下。”王文娟介绍,目前公司的环保设施和烟气排放指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