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廊坊开发区耀华道街道办事处憩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开展“夏送清凉 爱满驿站”公益服务项目。 本报记者 陈童 摄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持续攀升的气温让廊坊开启了“炙烤模式”。当大多数人选择在空调房内避暑时,有一群人却坚守在户外工作一线。马路上执勤交警头顶烈日晒出“斑马线”,高空中电力工人迎着热浪“赶细活”,大街小巷外卖小哥不惧高温争分夺秒,晨昏交替环卫工人挥汗如雨维护城市整洁……以热忱直面严峻“烤”验,用汗水诠释责任担当,广大户外劳动者成为炎炎夏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高温下的劳动者,是城市正常运转的保障,是我们生活便利的幕后英雄。然而,高温作业却对其身体健康构成威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还极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相关疾病。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为其撑起一把“遮阳伞”,切实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更加务实且必要。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要情系一线送清凉。为答好民生“烤”题,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各地也多措并举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市环卫中心清运管理站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坚守一线的环卫工人送上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绿豆汤等“清凉礼包”;廊坊清泉供水公司将一箱箱凉茶、方便面、八宝粥等防暑降温慰问品送到一线职工手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清凉与暖心;廊坊开发区耀华道街道办事处憩园社区携手共建单位开展“夏送清凉 爱满驿站”公益服务项目,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清凉关怀”……连日来,一场场“夏日送清凉”行动在廊坊持续上演。一碗碗清甜绿豆汤、一个个防暑医疗包、一处处“清凉暖心驿站”,化作高温下阵阵清凉与流动的善意,展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也表达出对每一位奔忙者最朴素的敬意。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要数措并举施“凉策”。高温不仅考验着人的身体承受能力,也检验着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质量的人文关怀,时刻绷紧劳动者权益保护这根弦,多一点将心比心,多一点换位思考,以更多“凉方凉策”,全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把高温津贴政策和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要依托“暖心驿站”,创新服务模式,组织志愿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清凉活动。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合理设置更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和避暑纳凉场所,如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增设遮阳设施,开放更多的室内公共场所作为临时避暑点。要加强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安全健康知识,不断强化劳动者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意识。
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要人人参与聚合力。呵护高温下劳动者,不只是党委政府和某个单位、某个部门的事,社会力量也是为其提供“绿荫”的片片“树叶”。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必要的防暑降温物资和设备,按时发放高温补贴,同时合理安排劳动者尽量避开酷热时段作业,确保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沿街门店、商场超市、加油站等也应加入到关爱户外劳动者的行动中来,向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敞开大门,让他们忙碌之余能进门歇歇脚、避避暑。每一名市民也应给予户外劳动者更多理解和尊重,尽量保持好环境卫生,切实遵守交通规则。为户外劳动者“减负”,也是一种“高温关怀”,一句“不急”“辛苦”,亦是穿越屏幕的理解暖流。
最是酷暑难耐时,殷殷关怀沁人心。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是对其辛勤付出的回报,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用实际行动送上一份清凉,以更多“凉策”撑起一片“绿荫”,我们定能交出一张高分“烤”卷,让这座城市时时刻刻充满温情与爱意。(刘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