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流淌在天下第一关青砖黛瓦间,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旅游治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开始了一天的巡逻。“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景区,更是游客们对山海关的美好期待”,所长刘刚轻声叮嘱,身后是沐浴在晨光中的巍峨城楼,身前是整装待发的民辅警。在这座见证过金戈铁马的雄关脚下,旅游治安派出所聚焦基层基础,不断激活社会治理新引擎,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预防警务体系,群众和游客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已累计获赠15个表扬工单、2封感谢信、3面锦旗……每一个滚烫的数字,都凝聚着对群众的赤诚、对工作的热忱。
头雁领航 锻造景区“平安尖兵”
“刘警官,老龙头景区今天预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好,按预案加强巡逻,重点区域要确保警力覆盖。”
每天清晨的例会上,这样的对话已成常态。作为所里的“领头雁”,刘刚带头践行“三必到”工作法:游客高峰必到、重点区域必到、突发情况必到,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在他的带动下,全所民辅警都铆足了劲,从熟悉景区每一个角落,到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如今,“5分钟快速响应”已成为了全所服务游客的硬标准。
近日,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称自己在手机银行上误转了7000元到陌生账号,并且无对方联系方式,银行也未能解决,情急之下求助到民警。接到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核查情况,同时积极对接收款账户属地派出所协同协作,经过多方沟通并与收款人详细说明情况,最终促成对方将7000元款项转回给报警人。当天下午,游客方先生送来锦旗及感谢信表达谢意,感动之余通过民意智感平台留言:“民警说‘我们多跑一公里,游客就少一分焦虑’,这句话让我暖到了心里。”
服务为笔 奋笔绘就“平安图景”
“警察同志,能不能帮忙找找我的戒指!”来自沈阳的张女士焦急万分。民警立即启动“快速寻回机制”,两小时内在景区长椅角落找到遗失戒指并连夜归还给失主。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派出所创新建立“三快”寻物机制——快速响应、快速查找、快速归还,并协调景区管理处资源共享,组织民警辅警成立“寻物专班”,今年已帮助游客找回手机、证件、背包等物品32件,挽回经济损失43万余元。“咱们山海关的民警,办事高效,服务热情,让我们在异乡也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位找到相机的阿姨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调解室内的“舒心茶”,更是化解矛盾的“催化剂”。一次,两名游客因拍照插队起了争执,巡逻民警见状,没有说教,而是把二位邀请到了派出所专门为游客打造的“雄关驿站”,泡上两杯茶,笑着说:“来咱山海关,看上的是百年古城的气度,咱出来玩图个开心,也得有这份胸怀不是?”几句家常话,让双方消了火气,最终握手言和。
面对景区商户与游客的纠纷,派出所总结出“倾听—共情—释法—化解”四步调解法,今年成功化解消费纠纷、服务争议等12起,调解成功率10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景区,矛盾就地化解。”有商户感慨:“民警们的调解不偏不倚,既维护了游客权益,也帮我们规范了经营,现在景区里商户和游客像一家人一样亲。”
联动为桥 筑牢立体“平安防线”
“东关停车场人流车流密集,请增派巡逻力量。”在派出所指挥室,民警通过“景区联动联络群”实时接收着各景点及停车场的动态信息。这个由派出所牵头,联合景区管理处、消防、医疗、商户等组成的协调联动机制,就像一张覆盖全景区的“平安网”。
每逢节假日或重大节庆,“警景联动”模式便会启动,民辅警、义警与景区安全员组成的联合巡逻队,消防队员进驻重点区域,医护人员在游客密集处设置医疗点,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今年五一,一位老年游客在天下第一关城墙边不慎摔倒,腿部一度无法活动,情况危急。派出所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携带急救设备赶赴现场,一边联系驻点医护人员寻求援助,一边联系游客中心推来轮椅,几分钟就将受伤游客抬到了景区外,顺利送上救护车,为后续的救治提供了宝贵时间。“他们就像一支有序的护航队,在咱们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常来山海关写生的画家刘先生感慨道。
“山海关的平安,是箭楼守望的百年承诺,更是我们用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服务、每一次守护,写给游客的‘平安家书’”。从第一关的晨钟到老龙头的暮涛,旅游治安派出所民辅警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温情服务游客,在这片承载着历史与诗意的土地上,他们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平安成为山海关最美的风景。
来源:山海关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