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引领聚合力 科研创新结硕果 衡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科研领域再传捷报)
近年来,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在院党委 “党建领院、改革立院、学研兴院、人才强院、质量治院、文化塑院” 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科研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自2023年起,急诊科王维展团队、神经外科孙召胜团队、血液内科李英华团队勇攀科研高峰,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填补我市医疗卫生战线五年未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空白。2024年,神经内三科韩敬哲团队同样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哈院再添荣誉,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基础上,近日,衡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科研领域再传捷报。科室陈美如医生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14.1,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同时其申报的科研项目成功获得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这两项重要突破,不仅是科研人员潜心钻研的成果,更彰显了医院党委 “学研兴院、人才强院” 发展战略的深厚积淀与显著成效。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揭示胆管癌免疫新机制。陈美如医生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的研究,聚焦肝内胆管癌(iCCA)。该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可通过隧道纳米管(TNTs)将花生四烯酸(AA)转移至巨噬细胞,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巨噬细胞向促肿瘤表型转化。这一机制可能促进了肿瘤免疫抑制和进展,为胆管癌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潜在方向。此项工作源于陈美如医生博士期间对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持续探索。
获省级基金资助:探索胆管癌耐药机制。陈美如医生申报的项目成功获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成为消化内科首位获此资助的科研人员。该项目将深入研究肝内胆管癌(ICC)的化疗耐药机制,重点探讨隧道纳米管(TNTs)介导应激颗粒(SGs)在细胞间转移并增强受体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旨在为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战略引领:科研创新扎根临床沃土。这两项进展标志着衡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增强了其在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吸引人才和拓展合作奠定了基础,对推动医院科研发展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两项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院党委对科研工作的前瞻性布局。” 陈美如医生坦言,从平台的搭建到学术交流的支持,从研究方向的把关到团队力量的调配,医院始终是科研工作者最坚实的后盾。她表示将以此次突破为起点,在院党委支持下持续深化研究,力争产出更多临床转化价值突出的成果。
以科技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院党委还设立专项基金奖励,对科技成果及发表SCI论文进行重奖,营造出了比学赶超的浓厚科研氛围,为医务人员打造了潜心科研的优质生态。
在院党委 “党建领院” 的总引领下,消化内科的科研突破正成为全院科研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随着更多青年人才在这片沃土上成长成才,衡水市人民医院将在医学科研领域持续突破,为百姓健康事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