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荣光】
守护“工业记忆” 打造文化名片
秦皇岛山海关桥梁厂荣登国家级建筑遗产名录
近日,在第十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会上,拥有131年历史的秦皇岛山海关桥梁厂(中铁工业旗下中铁山桥前身)荣登国家级建筑遗产名录。秦皇岛山海关桥梁厂始建于1894年,继2018年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后,再获国家级文化“金字招牌”,成为河北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典范。
走进中铁山桥厂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桥牌上,精美的龙纹图案依然清晰可见;1914年的京奉铁路电报纸张虽已泛黄,却完整保存着当年的历史信息;1953年建成的钢梁车间内,斑驳的墙面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建筑序号。
在这座活态的“工业博物馆”里,引人注目的是一台1894年进口的两米铣边机床。这台与工厂同龄的“功勋设备”,在119年的服役生涯中先后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直到2013年才光荣“退役”。如今,它和其他珍贵的老设备一起被精心安置在红桥文化广场,继续向世人讲述着中国工业发展的故事。
中铁山桥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通过对原钢梁车间的智能化改造,这座有着72年历史的老厂房变身为国内首个道岔垫板智能生产基地。在这里,传统的厂房结构与现代化的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共存。而在改造后的打风机厂房内,新设立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和赋能工匠创新工作室,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得以传承。
中铁山桥打造的“一馆一场一廊一区两室”红色教育基地体系,让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基地年均接待参观者超过5000人次,开展主题活动200余场,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厚重,更能体会到红色基因的传承。
中铁山桥参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京张铁路八达岭段、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等6项工程,此前已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此次原厂址入选,标志着中铁山桥实现了从“国家重大工程建造者”到“工业文明遗产守护者”的历史性角色升级。
“从百年前承载民族工业梦想,到如今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实践者,山海关桥梁厂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中铁山桥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国家级建筑遗产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将继续守护好这份‘工业记忆’,让老厂房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焕发新活力,为秦皇岛擦亮工业文化名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山桥智慧’。”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