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洗澡有淋浴凳支撑,地面有地胶防滑垫,日常起居有辅具助力,家成了安乐窝。老来福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这要感谢政府的适老化改造工程!”日前,居住在电影公司平房家属院的90岁张老太太,欣喜地向邻居们炫耀着。近年来,冀州区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精准发力:“小改造”解决“大难题”
区民政局将适老化改造列为提升老年人居住舒适度与安全性的重点民生工程,全力推进。
明确改造内容。聚焦居家安全痛点,确定基础项目包括地胶防滑垫、卧室及卫生间扶手、淋浴椅、手杖、防走失装置等七项。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宣传页及工作人员深入宣传,提升社会认知;打造“适老化空间”体验馆,方便群众了解。拓展覆盖范围。将适老化改造对象从前两年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人,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的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人。深入入户调研。逐村逐户核查,按“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建立台账。压实各方责任。建立覆盖改造前、中、后及验收评估全过程的督查机制。严把质量验收关。查验产品质量,确保符合国标;按“四必到”原则深入回访并引入第三方抽检;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时整改。
自2022年以来,我区已为736户老年人家庭完成了床边扶手安装、浴室防滑垫铺设、助浴椅及卫生间扶手加装等改造。这些看似细微的“小工程”,有效解决了失能群众生活中的“大问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
居家焕新:让生活少些“磕绊”
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家住北漳淮乡南榆林村85岁的巩老太太腿部骨折后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依赖子女轮流照护,对家庭养老床位需求迫切。
在政策推出后,经民政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家属主动申请,并通过村、乡、区三级审核及专业团队上门调研后,为巩老太太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卧室增设适老护理床、坐便椅和小夜灯,降低夜间坠床和如厕风险;卫生间安装马桶、一字扶手、淋浴椅和L型扶手,方便如厕、起身和洗浴;拆除三层门台进行无障碍改造,并设计橡胶坡道,使老人能自行操作电动轮椅外出。
“改造后,我自己行动方便多了,孩子们也省心不少。”巩老太太感动地说。
细节暖心:“两层红布”传递温度
在推进改造过程中,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注意到,为失能或残疾群众安装的室外门台、墙壁扶手,在夏季高温时段会烫手;而室内的床头、卫生间扶手在冬季则冰冷刺骨,影响使用。
经过悉心研究,工作人员创新解决方案:为室外扶手包裹一层红色平绒布,外层再加防雨淋的红色塑料布,既解决烫手问题又防雨防晒;室内扶手同样缠绕红色平绒布,冬日触摸倍感温暖。徐家庄乡东迁村86岁的马老太太欣喜地说:“现在一进门就看到红彤彤的扶手,夏天不烫冬天不凉,又喜庆又暖心,家里真成了安乐窝!”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一项综合工程,绝非简单安装几个产品。”区民政局局长崔如一表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照护难题,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也减轻了家属负担。”
目前,我区正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市场运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