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牢“夕阳红”服务基石—— 衡水市培训150余名骨干养老护理员)
当老龄化浪潮加速涌来,如何让“夕阳时光”更温暖?7月2日至3日,以“技能照亮前程 匠心铸就未来”为主题的骨干养老护理员培训在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火热开展。来自全市各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的150余名护理骨干齐聚一堂,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学习,为养老服务专业化注入新动能。
养老服务是“夕阳工程”,更是“朝阳事业”。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正从“生存保障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这对护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数量增长+质量升级”的双重趋势。此次培训由衡水市民政局主办,衡水开放大学、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衡水市友力职业培训学校和衡水市德隆职业培训学校共同承办,旨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部署,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础工程。
为期两天的培训,涵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多层面课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秦进芳、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任彤彤、邢台市第九医院医养健康管理院区医养中心主任田月芬、衡水市友力托老康复中心院长王少丽、衡水市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王文信,分别就“礼润心田 情暖颐养之家”“立足养老护理岗位 以学促干建功新征程”“长期护理保险助推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床旁康复”“养老安全双防线”等内容展开详细讲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常见疾病护理要点以及养老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安全管理等知识。
实践操作环节紧密贴合实际,从老年人的起居饮食到康复护理的简单器械使用、肢体按摩,再到紧急情况处理,护理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一进行实操演练。老师们耐心纠正每一个动作,确保每位护理员都能熟练掌握关键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此次培训整合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资源,既发挥了衡水开放大学对家政服务行业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又利用了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场景化教学优势,引入职业培训学校的市场化经验,形成“需求对接—精准培训—就业反馈”的闭环机制。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在工作中的经验与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据了解,衡水开放大学(原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建校46年来,累计培养了逾15万名中高等实用型人才,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正式管理运营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之后,紧扣“一老一幼”民生需求,开设了涵盖46个工种、共计27个专业的技能培训。
培训期间,学员们共同参观了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多个养老服务实训室。该区域涵盖养老护理实训室、运动健康中心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室、保健按摩实训室、茶艺/花艺/餐厅客厅礼仪实训室、母婴/卧室/收纳实训室、育婴/托育/早教实训室。这一系列丰富且专业的实训场所,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且多元的实践学习环境。
此次培训是落实国家养老服务规划、提升养老护理队伍职业化水平的实质性举措。未来,依托衡水市公共实训基地,衡水市将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技术、有温度的专技人才,带动更多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和技能,共同擦亮“河北福嫂·湖城莲姐”和“京津冀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劳务品牌,为建设“京津冀康养服务高地”注入更多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