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度推进背景下,近年来,海港区以科技创新为强劲引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区内企业在氢能、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多点突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海港区的产业发展进程中,一批领军企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海港区氢能产业的开拓者,专注于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公司测试中心经理阮彤维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性能卓越,能量密度达到4.2kW/L,使用寿命已超过一万小时并继续运行中。 “目前公司已实现炭纸、双极板、电堆、电极等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产,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区域氢能产业的发展。”阮彤维说。
海港区将科技创新作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利刃,积极构建“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海港”的高效创新闭环模式,大力建设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载体。截至目前,已成功承接来自京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87个,逐步形成了涵盖“技术研发—中试孵化—产业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条生态,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产业应用。
小岛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作为海港区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项目,已成功打造“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该基地推出的空间智能焊接机器人具备先进的技术性能,搭载了AI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实现0.1mm级别的高精度作业,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阿尔勃特AI智能工厂常务副总王邦江说:“我们的AI自动产线里有特别关键的技术,一个是眼睛,一个是大脑。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作业对象,知道要干什么事情。大脑和眼睛一旦应用到工厂,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率提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与此同时,海港区新能源产业也迎来重大突破。作为河北省新型建材领域和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美城公司牢牢把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全力组织一流科研团队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攻坚克难,推动一批国家专利技术脱颖而出。其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热泵和数智化抽油机节能控制设备加速了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氢能装备到智能机器人,从AI终端到数字经济,海港区的未来产业布局已呈现“多点开花、集群发展”的态势,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创新要素集聚、产业活力彰显的重要增长极。
来源:今日海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