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校地合作育人模式,推动高校资源与地方发展有机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智星芒照乡企,科普童行筑微光”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6月26日赴邯郸市曲周县侯村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理论烛照实践,实践丰润理论”为核心理念,围绕产业调研、科普服务两大主题展开,实践团成员们走入乡村企业,深入小学课堂,充分发挥材料学科专业优势,旨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6月26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邯郸市曲周县侯村镇政府报告厅举行。侯村镇党委书记潘艳平、副书记吴建胜,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聂辉及实践团队全体师生成员参加。启动仪式由材料学院团委副书记王美玲主持。
在启动仪式上,侯村镇党委书记潘艳平指出,希望双方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在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聂辉在讲话中强调,实践团队成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增长本领。我校2024届毕业校友,现任侯村镇纪委委员崔王健在讲话中提到过去在母校的学习经历培养了个人吃苦耐劳的品质,表达了对母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也表示了对实践团成员的热烈欢迎和美好祝愿,希望实践团成员要把握机遇,不怕困难挑战,用心记录感受这次实践。在举行的授旗仪式上,实践团队队长臧泽凯同学从侯村镇副书记吴建刚手中接过队旗,标志着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更表达了队员们圆满完成实践任务的坚定决心。
启动仪式结束后,实践团队首站来到曲周县亚丰纺织有限公司。实践成员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了解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新材料应用方面的实践成果。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围绕纤维材料性能优化、环保型纺织材料研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第二站,实践团队前往河北胜恩商砼有限公司,深入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刘亚州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为团队成员进行了现场教学,让实践团队成员对这一先进检测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生产车间,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原料预处理、回转窑烧制、水泥粉磨等核心生产环节。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工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成了余热发电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废热的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就水泥生产工艺优化、新型环保水泥研发等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探讨。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候村镇红苹果小学。实践团队以科普为笔,在乡村教育沃土上勾勒科学画卷,通过沉浸式科普课堂的系统搭建,以“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模式打破乡村科学教育的资源壁垒,为在校学生精心准备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科普实验展示活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依次开展了水果电池、魔法火山喷发、气球静电吸引小纸屑、点水成冰等趣味科学实验。此次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科学思维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
此次社会实践以材料学科优势为支点,通过“科技赋能产业、科普点亮童心、创新激活乡野”三位一体模式,构建校地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链,秉承“让科学走出实验室,让创新扎根乡土间”的宗旨,既聚焦乡村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的科技突围,又通过沉浸式思想教育和科普教育筑牢青年理想根基、播撒创新种子,最终形成“科研落地、教育惠民、人才成长”的多维实践格局。
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标志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唯有将实验室的“高精尖”与田野间的“急难愁”深度结合,才能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唯有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知国情、锤炼本领,才能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团将带着此次收获,继续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用材料人的智慧与担当,浇筑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