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地势!”6月13日,71岁的花厂峪抗日纪念馆馆长周庆信站在花厂峪村口,指向两侧的长城,“这里,正是82年前父亲周子丰带队阻击日伪军的战场。”
记者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花厂峪村口看到,柏油路两侧,明长城如巨龙从峭壁俯冲而下,汇于峪中平缓处。这段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经戚继光率兵加固的城墙,在1943年夏天成为铜墙铁壁——八路军冀东军区第七区队三个连300多名战士,依托南北两侧敌楼及峪口地利,成功击退500多名日伪军。
周庆信的父亲周子丰,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区第七区队三连连长。在花厂峪口长城阻击战中,正是周子丰带领的三连战士正面阻击敌人……多年来,周庆信坚持搜集战争文物、老干部回忆录及村民口述史料,为这场战役留存记忆。
青龙祖山镇花厂峪村烈士陵园。记者 李铎 摄
站在遗址前,周庆信深情回忆:“1943年7月28日,为打破日军对伪满洲国西南边境线的封锁,八路军冀东军区第七区队300多名战士在此设伏,打响了花厂峪口长城阻击战。”
1942年冬,冀东军区党委组建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工委机关和冀东军区七区队队部进驻花厂峪村靴脚沟。1943年春,临抚凌青绥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撤销,以长城为界,分设临抚昌和凌青绥两个联合工委和办事处。1943年7月28日,驻扎在义院口的日军指挥官松本调集日伪军520多人,在义院口集结,意图进犯花厂峪,围剿凌青绥联合县工委机关。
一名地下交通员提前获此情报,立即向县工委和七区队报告。县工委书记刘光禄、七区队长罗文、副队长马骥迅速部署,决定在花厂峪口长城脚下打一场阻击战。
由周子丰率三连埋伏于长城垛口正面阻击;罗文、马骥分别带领一连、二连设伏于南北两侧长城根下,形成合围之势,伺机歼敌。
在“敌进我退”的十余次拉锯战中,周子丰果断采用“擒贼先擒王”战术,集中火力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本。趁敌军混乱时,他又挑选几名战士炸毁城墙内敌军火力点……这场激战从当天下午3点持续至晚上8点,最终以牺牲12名战士的代价,歼灭日伪军100余人,成功退敌。
岁月悠悠,烽火已远。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花厂峪长城修缮工作启动,古城墙、敌楼、护关台得到系统性修复。
在周庆信的指引下,记者走近城墙。部分底部条石上,当年激战留下的密密麻麻弹坑依然清晰可见。这些无声的印记,见证了抗日战士的英勇壮举,也映照着长城脚下村民日益美好的生活。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