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该市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不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屠宰等环节监管。目前,农产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全程实录如下:
主持人:沧州市委宣传部对外推广和新闻发布科 李思杰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出席沧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雷鹏先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刘艳坤女士,向大家介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雷鹏副局长进行发布。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雷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在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紧紧围绕“产管并重”主线,始终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立了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农产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五个专业工作组,制定了责任清单,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不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专题调度,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屠宰等环节监管。目前,我市农产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现将相关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沧州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实施靶向治理。一是聚焦重点问题。针对蔬菜、畜禽、水产品使用禁限用农兽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等重点问题,制定了《沧州市食用农产品“两超一非”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累计出动监管人员71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2900余家次,发现质量安全问题5个,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了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和“瘦肉精”集中排查、畜牧兽医监管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等行动,对全市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开展全覆盖排查。去年以来,全市行政执法立案6起,涉案物品0.55吨,涉案货值2.6975万元。三是聚焦重点品种。对豇豆、芹菜、鲫鱼等重点问题品种组织开展药物残留攻坚治理,印发了《关于开展重点问题农产品药物残留“一品一策”攻坚治理的通知》,制定了《重点问题农产品“一品一策”攻坚治理指导手册》,坚持精准治理和综合施策,着力解决部分品种药残监测合格率偏低问题。
二、加强协调联动,凝聚农产品安全监管合力
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协作机制。一是推进“三安”联动。食安委成员单位全面落实信息共享、分析会商、风险研判、通报协查等机制,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联合排查行动;协同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实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无缝衔接。二是强化检打联动。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定量监测从2020年1.1批次/千人提高到2.0批次/千人,同时对豇豆、芹菜、鲫鱼、冬枣、鹌鹑蛋等重点问题品种开展专项监测。自去年来先后配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豇豆、冬枣、芹菜、校园直供主体专项监测及两次全国例行监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市本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三年99%以上,不合格产品全部依法依规进行了溯源查处。三是加强上下联动。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围绕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去年以来,全市出动人员10500余人次,排查主体5500余家次,排除问题隐患300余个,查办农安案件89起。
三、突出标准引领,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优质农产品是管出来的,更是产出来的,我市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和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区创建两大机遇,全面推动农产品品质提档升级。一是健全标准体系。以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为重点,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加大标准宣贯力度,推进标准的转化和应用;2024年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批准立项8项,市级29项,今年继续组织征集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7项,市级30项,全市标准化覆盖率78.6%。二是强化品牌打造。打造了青县司马庄、肃宁绿苑、海兴南齐、任丘绿杰等4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基地,示范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市绿色食品达153个,名特优新产品21个,特质农品5个,沧县鸡跳脚玉米面入选全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三是加强质量追溯。先后打造了任丘、盐山等5个省级追溯与网格化示范县和35个示范乡镇,献县乐寿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追溯监测试点;1494家生产主体依托省追溯平台实现电子追溯,累计开具电子合格证20万余张。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一手抓农产品安全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雷鹏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
沧州晚报:农产品质检体系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详细介绍下我市农产品质检体系的建设情况?
主持人:请刘艳坤科长回答。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 刘艳坤:
目前我市已构建覆盖市、县、乡、主体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撑网络。
一是市级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沧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成功创建省级检测分中心,通过资质认证参数达305项,检测能力居全省前列,2024年在河北省农产品检测技能竞赛上斩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是县级检测网络日趋完善。全市14个县级农检机构“双认证”通过率85.7%,年定量检测能力达到2.0批次/千人,风险防控技术支撑成效显著;在2024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县级农检机构能力建设“回头看”活动中,任丘、泊头质检站代表河北省顺利通过了部级评估检查并获高度认可。
三是乡级检测基础不断夯实。我们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为35个涉农乡镇建立了独立的农残检测室,配备精准速测仪、合格证打印机等设备,实现检测数据直传省追溯平台并同步生成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基层风险筛查效能显著提升。
四是主体自检体系创新发展。推动检测端口前移,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检测室,并争取省级资金打造了一批标杆企业;献县创新实施了“地头自检”质量提升工程,依托蔬菜产业协会,指导辖区内蔬菜种植主体在采收季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卡”开展批批自检,确保“不合格不上市”。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网易新闻:您好,能否详细介绍下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方面较之前相比,有哪些新手段、新举措?
主持人:请刘艳坤科长回答。
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 刘艳坤:
一是健全智慧监管新体系。依托河北省监管追溯平台开展日常巡查检查、抽样检测、追溯管理等工作,监管人员借助移动端就能实时记录巡查情况、上传检测数据;全市规模以上生产主体100%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一户一档”动态监管,通过上传生产记录、检测数据可同步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信息可查可溯。
二是创新信用监管新模式。印发了《关于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的通知》,依据重点问题品种及对应的生产方式,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诚信状况、生产规范程度、质量安全记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其划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级,开展风险等级公示,实施差异化监管。
三是构建协同监管新格局。加强与市场监管、卫健、公安等多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机制,强化收储运环节执法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共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媒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来,通过官网、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增强公众监督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注、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谢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