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市集采第一例人工耳蜗落地 助力耳聋患者重获“新声”)
集采的温暖春风助力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耳聋患者按下“聆听”的启动键,来自武强县的重度耳聋患者张大叔(化名)从衡水市人民医院医院手术室被推出来,“手术非常成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许尧生微笑着对等候在手术门口的家属说道,话语中充满了感慨和激动之情。70岁的刘大叔是哈院首批集采后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第一例患者。
张大叔罹患重度耳聋已有多年,由于被隔绝于有声世界之外,助听器成了他与外界建立微弱联系的仅有纽带。起初,助听器的效果颇为显著,然而随着听力持续衰退,其效果日渐减弱。“医生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高昂的费用令我们难以承受。”张大叔的孩子们如是说。
自今年5月1日起,河北省衡水市医保局将人工耳蜗成套设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相较于纳入集采前,人工耳蜗设备费用大幅降低,从20万至30万元锐减至约5万元。政策实施后,众多听障患者纷纷前往衡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咨询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期早日摆脱无声、迟钝的世界,重获听力。
5月18日,在得知人工耳蜗集采政策正式落地实施的消息后,张大叔满怀希望地第一时间赶赴衡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与检查,5月23日,衡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人工耳蜗植入团队为他成功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四周后开机,他的世界将告别“静音模式”。
“今年衡水市人民医院将这款人工耳蜗纳入医保集采报销范围,集采前价格高达30多万元,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只能望‘机’兴叹。然而,集采与医保政策的实施,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原本昂贵的人工耳蜗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据悉,张大叔植入的这款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集采后价格降至5.6万元,较集采前费用降幅达75%。集采政策为听障人士带来希望。
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特效手段,能够帮助重度耳聋患者恢复听力。通过系统的言语训练,患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恢复正常交流,尤其是对于处于听觉中枢发育黄金期的3岁以内听障儿童,效果尤为显著。
2024年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正式开标,衡水市医保局积极响应国家医保局的号召,推进衡水市人民医院于2025年同步落实人工耳蜗集中采购的中选成果,覆盖植入体、言语处理器等关键耗材。人工耳蜗集中采购后纳入医保乙类报销,将有力促进更多成人及老年重度耳聋患者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衡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许尧生表示,集采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衡水市耳聋患者的深切关怀。人工耳蜗集采政策,不仅是一次医疗政策的成功探索,更是众多听障人士及其家庭的希望所在。作为衡水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领军者,哈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期致力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在叠加医保报销后,患者的自付费用将大幅降低,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目标。
当集采的暖流融化价格的坚冰,2025年的春天,无数人生被开启“静默模式”的患者将重获“新声”,将与衡水湖畔的灿烂春花一同奏响生命蓬勃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