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曹妃甸天高海阔循环经济蓬勃兴起 曹大庆供图
一滴淡化水,激活的是民生、经济与生态的“三重红利”。在渤海明珠唐山市曹妃甸区,一滴水的“乘数效应”,在金融要素推动下,正在加速显现。
据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唐山市海水淡化水产量达5943万吨,同比增长6.76%,海水淡化水产量居全省首位。截至2025年初,唐山市共建成海水淡化项目7个,海水淡化总能力30.22万吨/日,约占全省77.34%、全国11.97%。海水淡化如何突破成本瓶颈?循环经济如何助力产业发展?笔者深入探访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三友集团蓝海科技公司25万吨/海水淡化、1100万方/年精制浓海水项目(以下简称“三友蓝海科技海水淡化项目”)。
眼前的桌上,摆放着淡水、盐、碱。看似普通的3样东西,来源却不普通。“这些都是由海水‘变’出来的。”项目负责人李晓光说,“海水经过淡化处理,实现‘一水多用’,不仅供周边企业使用,还用来制盐、生产纯碱。”
向海要淡水突围谋发展
在唐山市曹妃甸区钢铁电力园区,一提到“用水”,不少企业都曾犯过难。
曹妃甸缺水吗?虽处渤海之畔、拥有国家级物流枢纽唐山港,但资源型缺水的问题依然突出,降水少、蒸发强,用水高度依赖陡河水,必须精打细算。
水少,需求却旺盛。“开发区化工企业多,水资源匮乏,许多企业尝试自建纯化水站,但随之产生的成本高、难管理,能耗、药耗及次级污染等问题为我们带来诸多困扰。”园区负责人说,随着产业日益发展,水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为解“发展之渴”,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提出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分类代码9.5中,明确将“海水淡化活动”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技术领域,向大海“要水喝”。
2023年,在多项政策扶持下,三友集团成立三友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海水淡化项目,项目地址就选在急需用水的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
金融顾问进驻服务破解融资难
海水淡化项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作为破解曹妃甸“水困局”的关键工程之一,三友蓝海科技海水淡化项目刚启动便面临超7亿元的初期建设投资需求。“当时可行性报告堆满了我的办公桌,项目建设却卡在了融资环节。”企业财务总监孙丽萍回忆。
工行河北省分行在得知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融资需求后,依托当地分支机构工行唐山分行派遣金融顾问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通过采用“技术+资金”双维评审体系,将企业精制浓海水循环利用核心技术实力与产业发展前景纳入授信评估,在“绿色金融+循环经济”双重绿色通道的加持下,仅用9个工作日,4.5亿元绿色贷款方案便赶在项目全面开工前成功落地。
工商银行南堡支行工作人员走进唐山三友集团财务中心开展业务对接 周丽青供图
“工行客户经理进驻服务、现场办公,融资对接中遇到的问题当面沟通解决,大大提高了融资办理效率。”孙丽萍指着办公桌旁临时“工行服务席”感慨。4月28日,随着首笔200万元贷款划入企业账户,三友蓝海科技海水淡化项目开始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海水怎么变淡水?
“当前国内有两类成熟技术,一种是‘热法’,利用蒸馏加热海水,将蒸汽冷凝成淡水。”项目技术员小张介绍,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热量,对环境不友好。
“另一种则是我们采用的‘膜法’,是目前主流的淡化方法。”小张解释,“这是一种纯物理过滤法,可以把海水淡化工厂理解成一个大型净水机,通过一层层过滤膜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得到淡水。”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向曹妃甸供水公司提供淡水6.3万吨/日,三期全部投产后可提供淡水25万吨/日,这既能弥补随着曹妃甸飞速发展出现的供水缺口,又能减少陡河水因天气干旱等原因带来的不确定性。该项目将有效助力曹妃甸区政府加快实施第三水资源的战略储备计划。
在三友蓝海科技海水淡化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李晓光告诉笔者,项目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达到25万吨/日海水淡化、1100万方/年精制浓海水,相当于1年淡化近百个“大明湖”。
“一水多用”提升多项经济价值
许多人对海水淡化仍存在顾虑: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何去何从?若排入循环能力较差的海域,是否影响海洋环境?
在同样获得工商银行支持的三友化工集团的生产车间内,放眼望去,一座座纯碱储存仓绵延起伏。笔者发现,浓盐水到了这里,竟摇身一变成了“宝贝”。
小张介绍,“浓盐水是优质的制碱原料,先提溴,后制盐,成本低,效率高,我们将浓盐水做到了再利用,破解了浓盐水不能直接排海的难题,形成‘电厂循环冷却水—淡化—提溴—制盐—成碱’的绿色节能高效循环产业链条,将海水高效利用,这也是我们公司开发该项目的一大特色。”
据悉,项目投产后还可以将浓度为40g/L的浓盐水精炼为浓度为120g/L的精制浓盐水,同时还可以去除钙离子、镁离子等,便于企业直接用于生产。这可以为下游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是整个行业的首创,为海水淡化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友氯碱电解槽操作工记录烧碱流量数据 周丽青供图
企业还积极拓展、延长海水淡化产业链,提升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盐化工(制碱)——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海水科学利用。
在唐山向蓝海突围的进程中,绿色金融是其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截至2024年4月,工行河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640亿元,较年初增长14%,高于各项贷款增幅7.3个百分点。这些资金不仅精准浇灌了三友蓝海科技海水淡化项目,更延伸至风光发电、节能降碳改造等多领域,促进资金链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双向奔赴,形成“绿色-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金融赋能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数据来源于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信息发布平台摘引“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2021年6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作者:孙晨筱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