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今年5月是我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重要指示精神,让《民法典》贴近群众,同时扩大民事检察影响力,开发区检察院以案释法,带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法律问题,让《民法典》的条文转化为守护百姓美好生活的坚实屏障。
勤工俭学遭欠薪
案例:大学生小陈为赚取生活费,在假期兼职餐饮服务员,和餐饮公司口头约定好工作内容和薪资。离职时,公司却以小陈工作时间不足为由拒绝发放工资。小陈找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成,于是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要回了全部劳务报酬。
检察官说法
在法律框架下,无论是劳务提供者还是雇主,彼此的权利与义务都清晰明确——劳务者付出劳动,就应当获得相应报酬;而雇主接收服务,就必须履行支付薪酬、保障劳动安全等责任。对于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兼职的在校学生而言,尽管其身份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但只要其与用工方达成口头或书面的劳务约定就产生了法律效力,双方都应严格遵守。依据《民法典》第577条、第579条等法律规定,只要劳务关系真实存在、劳务者履行了相应义务,劳务者就有权依法索要劳务报酬。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重要力量,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面对法律知识匮乏、维权能力不足的劳务者,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开展调解等方式化解矛盾,确保每一份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录音遗嘱何时用
案例:老何病逝后,女儿何某以老何生前的录音遗嘱主张遗产分配,但法院因遗嘱缺乏无利害关系人见证而认定无效,判决适用法定继承。何某不服,申请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审查案件后认为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就明确遗产范围等问题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案件重新审理后各方当事人依照重新达成的调解协议履行义务,纠纷解决。
检察官说法
相较于书面遗嘱和危急情况下订立的口头遗嘱,录音录像遗嘱更具稳定性,可以避免记忆偏差,也能够便利被继承人表达意愿。为了确保遗嘱内容是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民法典》第1137条对录音录像遗嘱作出明确规定,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第1140条还明确,继承人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民法典》对订立遗嘱的形式要件予以严格规定,规范遗嘱继承的秩序,确保遗嘱的真实性。检察机关通过履行民事生效裁判监督职能,审查法院判决法定继承是否正确,同时监督判决内容,使遗产范围明确具体,有效保障了各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一房二卖”想骗谁
案例:张某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了一套商业住宅。后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为其购买的商业住宅办理产权证书,而这套住宅正是张某的住房。起诉时,王某向法院隐瞒了张某已购买该房并居住的关键事实,法院判决王某胜诉。张某得知此事后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官认为,该案是典型的“一房二卖”,违反了《民法典》规定的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且有新的证据证明案件涉嫌虚假诉讼,于是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采纳并作出民事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检察官说法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民法典》第209条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第234条规定了请求确认物权的权利。房屋买卖后,房屋买受人应及时办理过户登记,依法确认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对于房屋的所有权不受侵犯。检察机关切实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以调查取证厘清复杂的法律关系,揭开虚假诉讼的面纱,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对房产交易中的“一房二卖”乱象进行有效监督,保障房地产交易秩序和安全,增强社会公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