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霸州市中医院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启幕,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李新苓 摄
当夜市与中医药文化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日,由霸州市中医院主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以下简称“中医夜市”)引发广泛关注。这支由该院中医内科、针灸康复科、小儿推拿科、心理咨询科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走出诊室、支起摊位,在街头为群众义诊,在“烟火气”中开启“养生局”。一次次答疑解惑、一杯杯中药茶饮、一项项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夜市以接地气的形式,走进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独特的“药草香”。
中医夜市,开启火热“养生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维护国人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许多人习惯生了病才去就医,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治未病”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中医夜市利用群众夜晚闲暇时间,以摆摊方式将中医知识、养生理念送到群众身边。平时“一号难求”的中医专家现场把脉开方,群众在家门口逛个夜市就把病看了,这种轻松、亲民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要尽早关注自身健康,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紧张问题。
中医夜市,解锁“出圈”新方式。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中药茶饮”“中药面包”“中药雪糕”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医药+餐饮”“中医药+康养”“中医药+文旅”等新业态备受欢迎。中医药正以更加时代化、大众化、新颖化的方式“解锁”更多可能性,更好融入和服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夜市的出现,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搭建了绝佳的“民间舞台”,让中医药文化再次实现“破圈”。在这里,群众不仅能看、能玩,还能品药香、学养生,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一个个摊位不仅吸引了中老年人,还“圈粉”了不少青年人。这种创新模式加深了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拓宽了其传播路径,为其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医夜市,点亮当地“夜经济”。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经济活跃度、繁荣度的直观体现。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近年来,各地通过中医夜市开辟“夜经济”新赛道,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夜市经济巧妙结合,将健康养生消费与夜间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吸引不少群众前来体验。一边是望闻问切、科普展演、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服务,一边是中草药香囊、团扇、药妆等各种文创产品,浓浓“烟火气”与悠悠“药草香”交织在一起,不断碰撞出消费新火花……一个个中医夜市带动了消费增长,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中医夜市是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一次美好邂逅。要想让中医夜市从“爆红”变为“长红”,我们仍有一段路要走。要加强行业监管,严格审核中医夜市从业者资质,制定中医夜市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对中药茶饮、药膳配方、中药材品质等进行规范,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定向培养适应中医夜市需求的专业人才,吸引退休中医专家、民间中医高手加入中医夜市。要深入挖掘本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开发具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文创产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医夜市品牌。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一缕药香穿越古今。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医夜市在各地开启,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武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