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航天精神照前路,校友情怀启新程——北航与衡中携手开展“远大理想”专题交流活动)
5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招生组副组长、机械学院副书记李时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衡水中学2006届杰出校友付丽莎,河北招生组成员、机械学院教师闫东升来校,以“深化大中衔接,共育时代英才”为主题开展了深度交流。付丽莎校友还为学生带来了《从中国航天谈“远大理想”》主题报告。党委副书记王文霞接待了李时宇副书记一行。

名师开讲
从航天奋斗史解码“远大理想”的双重超越
活动现场,付丽莎教授以《从中国航天谈“远大理想”》为题,结合丰富的历史细节与现实案例,展开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讲座。她以“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为核心,从“外在超越现实”与“内在超越自我”两个维度,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史诗,系统诠释了“远大理想”的深刻内涵。

外在超越
从“一穷二白”到“太空领跑”的现实突破
付丽莎校友以毛泽东主席1954年“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的感慨为切入点,对比“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时中国航天的世界第五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让中国跃居世界第三,直至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全球首次的跨越,展现了中国航天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她特别提到“长征一号”火箭总体组设计员韩厚健的讲述:“1970年我们是第五名,2003年拿了第三名,2019年第一次拿了第一名!”这组跨越半个世纪的数据,生动诠释了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
内在超越
以“无我”之姿融入家国情怀的精神升华
在阐释理想的内在超越性时,付丽莎校友以“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把微薄力量融进祖国事业”的自白、程开甲“所做一切都和祖国紧紧联系”的信念为例,强调远大理想的本质是“小我融入大我”。她通过“参与‘两弹一星’事业人数超百万”“罗布泊建设动用汽车1270台、行驶1852万公里”等震撼数据,揭示了集体奋斗背后的精神内核——当你立志为祖国做贡献时,人生会因方向坚定而幸福,因获得人民支持而强大。

此外,付丽莎校友还以航天员桂海潮的成长轨迹为例——从北航学子到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在超重耐力训练中承受8个G压力、连续两年多深夜苦学的经历,印证了“坚持到快要坚持不下去时,就接近成功”的奋斗哲学,激励同学们以航天人为榜样,在时代浪潮中找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