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 教育前行
5月15日,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在南校区艺术楼知道剧场召开 “十四五” 规划课题结题评审会暨校本(小微)课题培训会。科研处主任助理于雁代表学校发言,五个市级课题负责人及申请校本课题的主持人到场参加培训和学习。本次结题评审会邀请校务委员、科研处主任王众文,科研处主任助理于雁,高级教师赵晓东担任评审专家,聚焦课题研究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指明方向。
01科研赋能教育创新
于雁老师在开场讲话中言简意赅地强调了科研课题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她指出,科研课题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核心动力,是学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在当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课题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聚焦课堂改革和学科细分领域。重点在于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堂效率提升、作业设计优化等关键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期望课题研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教学实效,服务于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02结题汇报人课题研究介绍
阮宇煜
《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阮宇煜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旨在突破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局限,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往往侧重于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阮宇煜老师的课题组构建了 “3C 教学模式”,即 “全面阅读 — 批判性思维 — 创造性表达” 三阶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教版教材语篇,设计梯度化教学活动。学生首先进行全面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接着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质疑;最后进行创造性表达,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提升了逻辑分析与创新表达能力,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都有显著进步。
蔡军平
《高中体育课程模式创新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研究》
蔡军平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体育课程模式创新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研究》,关注到传统体育课程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他的团队构建了 “1 + 2课程模式”,即 “1年普修 + 2年选修” 体系。在普修阶段,学生学习基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如田径、体操等项目,夯实身体素质基础;在选修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篮球、武术、游泳等特色课程,发展个人专长。这种课程模式优化了课程结构与场地资源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有了明显提升,体育选修课的满意度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王俞瑜
《高中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的双轨教学模式研究》
王俞瑜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的双轨教学模式研究》,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拔尖人才培养的难题展开研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物理学科有较高天赋和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针对这种教学现状,王俞瑜老师开发了 “双轨教学” 模式,融合高考培优与竞赛内容。一方面,为准备高考的学生提供深度的物理知识讲解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另一方面,为有竞赛潜力的学生设计专门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整合实验室资源,让他们接触更前沿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这种双轨模式,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省级物理竞赛中获奖人次大幅增加。
张秀春
《高中数学中等生思维能力提升的 “思创教学三部曲” 实践研究》
张秀春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数学中等生思维能力提升的 “思创教学三部曲” 实践研究》,聚焦高中数学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中等生群体的问题。中等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缺乏突破的方法和动力。
张秀春老师提出 “思创教学三部曲”,通过问题串设计、思维导图应用及分层作业三个环节帮助中等生突破思维瓶颈。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布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验班级的数学成绩平均分有了明显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频率和能力也大幅提高,中等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激发,提高了学习成绩。
王世东
《高中美术鉴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路径探究》
王世东老师主持的课题《高中美术鉴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路径探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面临着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教学的挑战。
王世东老师的课题组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 “五感美育浸润” 路径。通过 “看(视觉体验)”,利用 VR 技术、组织博物馆参观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听(听觉体验)”,结合地方民俗故事、传统音乐讲座,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做(创作体验)”,开展剪纸、泥塑、传统纹样设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说(评价体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传承,培养批判性思维;“思(反思体验)”,引导学生剖析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结合科技手段实现创新传承。该课题实施后,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同感显著提升,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传承活动中。
03王众文主任总结发言:
深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谱新篇
王众文主任在会议结尾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5个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些课题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强调,教育教学科研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他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以这些结题课题为引领,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来,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他也对未来的课题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课题研究要深耕课堂教学,切切实实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
最后,王众文主任鼓励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的道路上深耕课堂,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为张家口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