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村民在兑换积分
近日,武强县周窝村的周金香大姐格外忙碌,因为又到了兑换积分的时间,她在收集整理村里四位小组长报上来的活动情况,把活动核算成相应的“积分”记到村民的“行为银行”账户上。
周金香大姐口中的“积分”,正是武强县近年来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模式。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量化村民的善行义举,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小积分”发挥“大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周窝村,积分标准清晰明了:帮助照顾孤寡老人加2分,拾金不昧加1分,孩子考上了985高等院校加3分,家庭成员及家庭户获评县级荣誉加3分...年终时,积分高的家庭还能被评为“星级文明户”。周金香介绍,“我们村积分制管理的主体为常住(一年居住9个月以上)周窝村以户为单位的一般家庭户,每户基础分值为每半年50分(网格员80分),积分内容涵盖社会治安类、乡风文明类、乡村建设类。”
为了体现公平公正,该村按照每半年一评比一奖励要求,由网格员根据评价表定期对各家庭户积分项目进行检查,并申请获得日常偶然性积分,每月1日至5日对上月检查结果进行一次统计录入;每半年对评分结果在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公示无异议后,积分制管理审核委员会对各户进行排名并兑现奖惩。
图2为村民在爱心超市领取生活用品
为了让积分“看得见、摸得着”,周窝村设立了用积分兑换的“爱心超市”。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米面油、洗衣液、文具等生活用品。“以前义务出工是‘白干活’,现在有了积分,干劲儿更足了!”周窝村周大爷笑着说。他去年因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整治,累计积分超过200分,兑换了食用油和卫生纸。
积分兑换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乡村风气。周窝村党支部书记周志学感慨:“我们的积分采用的随机查随时加每半年一兑换,这样可以让大家有个左看右看的对照,促进好习惯自觉性的养成,现在大家都争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村容村貌时刻保持着干净整洁,乡风民风更加淳厚!”
“积分制”的推行,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还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乡村治理的核心是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周窝镇党委书记张群表示,“‘积分制’让‘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供稿人:郭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