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廊坊市便民服务平台“幸福廊坊”App上线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AI助手服务,实现390余项便民服务的全面升级。这离不开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强大的智能算力供给和支持。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我省首个全栈国产化的人工智能算力设施。“我们与680多家企业、180多个科研团队开展合作,正全力打造MaaS(模型即服务)模式,助力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该中心负责人赵紫铜说。
廊坊紧邻京津,数据延时低,是全省最早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城市。早在2009年,廊坊市就抢先布局数据中心建设,润泽(廊坊)国际信息港、华为云计算基地等一批大数据和算力中心先后投用,打造了全国互联网服务门类齐全、聚集规模优势突出的数据和算力中心集群。
目前,廊坊已投运数据中心32个,运行标准机柜32.7万架,智能算力规模22384P,为京津雄三地实时在线提供互联网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服务,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十强中有5家在廊坊布局数据中心,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移动、联通等多家“中字头”企业和华为、润泽等一大批知名民企相继落户廊坊,龙头企业加速聚集带来的产能倍增效应,夯实了这座城市的算力底座。从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到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模型,廊坊正“算”出未来的无限可能。
龙头企业为何纷纷抢滩廊坊?这主要得益于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企业不仅凭借低延时网络匹配到众多京津冀地区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用户,还能就近联系到产业链相关企业达成合作,促使一批已落户的企业不断追加投资、开工建设新项目。
目前,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等21个在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达957.18亿元,建成后算力规模预计达到32万P。
依托产业基础和算力底座,廊坊先进算力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延伸,聚集了百信、联泰等一批上游硬件制造企业,华通科技、申江万国等20余家下游行业应用企业,算力产业生态持续完善。2024年,廊坊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7亿元,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