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产业新亮点】
念好“山”字经 做好“绿”文章
——林下经济成为秦皇岛市乡村振兴新引擎
初夏的青龙,燕山叠嶂,林海茫茫。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中药材种植户刘明军的15亩酸枣树在蒙蒙细雨的浸润下肆意生长,酸枣树下种植的中药材北苍术长势喜人,充满蓬勃生机。
刘明军告诉记者,他从2021年开始种植酸枣,后来在林业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在酸枣树下种植北苍术,并尝试采用了黑膜压草、水肥一体化等生态种植技术。“这种林下间作技术让我的收入比单纯种植酸枣增加了不少。”刘明军说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加强林果技术推广,让科技赋能山林,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促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今年春耕时节,市林业技术工作站邀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邢台学院、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专家讲授专业技术,组织河北省林草花卉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承德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德市林木种苗站、邢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和技术负责人到我市开展酸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专家们走出课堂、深入山林,细心传授北苍术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酸枣林下间作北苍术技术,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发展、从种植标准到市场效益,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为林农们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帮助种植大户成功逾越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沟壑。
中药种植户正在采摘五味子(资料图)。 记者 李铎 摄
据悉,酸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市林业技术工作站承担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林草科技推广项目。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市林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项目协作组,吸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咨询服务与合作推广机制,提升科技含量,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推动林下经济绿色、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初夏时节的卢龙坤淼林下绿色循环生态农场,草木并秀,空气清新。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的整体布局呈现出“田—林—水—牧”的立体化农业格局:高效种植区流转优质耕地,规模化种植冬小麦与夏玉米;林下牧区依托天然山场,发展林下养殖;水域通过合理规划,用于水产养殖和灌溉;畜牧养殖区科学管理,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这种布局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像卢龙坤淼林下绿色循环生态农场一样,以发展林下种植特色产业为重点的海滨林场林下百亩赤松茸种植项目、青龙满族自治县建友种植专业合作社林药间作示范项目等一批林下经济项目正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林农们积极响应专家团队的建议,采用药药间作、生态栽培、野生抚育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一批种植大户通过创新实践,发挥出林地资源优势,实现了林下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市林业局副局长贾海平介绍,目前,我市以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为代表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两山”转化贡献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经验”,其经济效益和生态红利将惠及更多山乡群众。
从“绿山头”到“富口袋”,林下经济让越来越多的乡村美起来、富起来、旺起来。
来源:秦皇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