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一架警用无人机已掠过老龙头海域,将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六百年雄关古城中,社会治理与“智理”深度交融激荡出的平安之花,正是山海关公安“1号工程”最生动的实践诠释。
高空“喇叭”
传递安全之声
每逢周末,天下第一关景区的城墙上,身着铠甲的“长城守卫者”雕像与空中盘旋的无人机相映成趣。“各位游客,景区瞬时承载量已达峰值,请错峰游览王家大院。”搭载5G图传技术的无人机,通过高空喇叭将提示精准覆盖到每处热门景点。五一期间,这套空中广播系统累计服务游客34.18万人次,景区拥堵时长也较往年明显缩短。
“这小飞机喊的反诈提示,比顺口溜还接地气!”市民张阿姨笑着说。这些造型小巧的无人机不仅是侦查尖兵,更是移动宣传站。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它们都会带着“反诈宝典”准时上岗,“刷单诈骗是骗局,高额回报莫轻信;陌生电话要警惕,转账汇款多留心……”诙谐的语调配合生动案例,让反诈知识像唠家常般深入人心。
空中之“眼”
洞察细微隐患
作为京津冀重要的交通枢纽,山海关集海岸线、古城墙、山地等复杂地形于一体。这些传统安防的难点区域,如今都在无人机“空中之眼”的守护之下。
今年春耕时节,无人机在一处偏僻村落巡查时,敏锐捕捉到院内角落的异常植株。经仔细甄别,派出所警力及时赶到,成功将非法种植的罂粟原植株铲除,将毒品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无独有偶,无人机在巡护时发现一处农家大棚火情,得益于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定位、喊话劝离、实时回传,消防救援力量才顺利在火势蔓延前将其扑灭,保住了农户们的“生计”。
空地结合
提升警务效能
一直以来,山海关公安全面探索无人机在警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强化空地联巡,全力构筑“空中防线”。
在日常巡查和应急救援中,无人机凭借“空中视角”的独特优势,成为山海关公安精准执法和守护生命的“空中利器”。针对古城周边的摆摊乱象,无人机通过高空巡查,快速锁定占道设摊人员,启用高空喊话进行法律宣讲与驱离,同时,接收到回传画面的指挥中心同步引导地面警力直达点位,五一期间已成功劝离违规摊点1处,有效净化了市容环境。
夜幕降临,无人机搭载的探照灯扫过迎恩楼建筑群,与城墙上的烽火台遥相呼应。从明朝的狼烟预警到如今的数字巡防,科技的迭代让平安守护有了新的注解。这些翱翔在关城上空的“数字哨兵”,正用科技赋能续写新时代的平安故事。
来源:山海关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