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识别假冒伪劣肉制品)
本报讯(记者 李琳)“最近我在网上团购了2斤鲜牛肉,收到后感觉不新鲜。”5月初,家住安次区华夏第九园的市民陈先生跟朋友吐槽,随即拨打本报热线咨询,消费者如何有效识别假冒伪劣肉制品?
记者从固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市民应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或品牌专卖店,避免购买无证摊贩或流动摊点的产品。主动索取购物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权。查看“两证两章”(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及相应印章),进口肉类需提供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以及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检验检疫标志,确保产品信息完整。
观察产品的外观和质感,真品肉类色泽自然,如新鲜猪肉呈淡红色,牛肉则偏深红,手感紧实有弹性,按压后能迅速恢复原状。假冒产品颜色过于鲜艳或暗淡,可能有不均匀的色斑。手感松软无弹性,表面湿滑。还可以闻气味和尝味道,真品肉类带有自然的肉香,无异味。假冒产品可能有刺鼻的化学气味,或是过度使用香料掩盖不新鲜的味道。
市民还要注意加工肉制品,预包装肉制品要查看标签是否完整,警惕“三无”产品。羊肉卷等切片产品要纹理清晰,避免肥瘦肉分层不均或颜色异常。利用条形码或二维码技术等防伪溯源技术,通过查询每个编码对应唯一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辨别产品真伪。
关注食品安全资讯,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也可有效识别假冒伪劣肉制品,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