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石家庄的刘女士在一次普通献血过程中,做出了一个不普通的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就想,留个样就留个样吧,配型成功的几率那么低。”回忆起当时的决定,刘女士语气平静。然而正是这个看似随意的决定,在四年后为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带去了生的希望。
刘女士与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18岁那年。走在街头,一辆献血车映入眼帘,年轻的她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这一走,就是近二十年的坚持。从全血到血小板,44次献血记录见证着她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对这份坚持的最好褒奖。
今年3月,正在外地工作的刘女士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她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电话那头的消息让她一时恍惚,工作安排可能与捐献时间冲突让她陷入犹豫。但当得知自己是配型相合度最高的捐献者时,刘女士的回答斩钉截铁:“我愿意。”
“去做吧!挽救生命可不是小事,我们都支持你。”刘女士的爱人这样说。有了家人的支持,刘女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为了确保捐献顺利进行,她开始调整生活习惯:清淡饮食、加强营养、规律作息。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她对这份“生命承诺”的重视。
5月8日,刘女士开始注射动员剂。在这个特殊时刻,她的女儿始终陪伴左右,用稚嫩的关怀温暖着母亲。“妈妈,你疼不疼?”孩子的话语让刘女士既感动又欣慰。作为母亲,她更能体会患者家属的心情。当得知受捐者是一个年仅几岁的孩子时,刘女士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早日康复,健康长大。”简单的话语里,饱含着一个母亲最朴素的祝福。
5月12日,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日子终于到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刘女士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038例、河北省第842例、石家庄市第24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躺在采集床上的她虽然疲惫,但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我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一个善举,或许就能够改变他人的一生,这份意义远超想象。”
在这个充满爱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选择。刘女士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人间大爱。从18岁第一次献血到如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近二十年的坚持背后,是一颗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生命影响生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刘女士的造血干细胞将在一个陌生孩子的体内生根发芽,延续生命的奇迹。而这份跨越血缘的爱,也将如同涟漪一般,在这个世界上不断扩散,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当被问及是否会鼓励他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刘女士的回答朴实而有力:“当然会。你不知道你的一个小小决定,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希望。”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刘女士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善良与勇气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生命之网,才让绝望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