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港区紧紧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聚焦“6211”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增强新兴产业牵引力为突破口,加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海港区经开区的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在公司沉浸式展厅内,由7大品类70余台机器人组成的智能矩阵正演绎着科技魅力。其中,智慧图书盘检机器人正对书架进行扫描盘检,通过深度视觉传感器实时捕捉图书名称、数量及架位信息,并将数据同步至智慧书架视觉盘点系统。它不仅能即时生成错架率、满架率等可视化报表,更能通过路径规划算法为工作人员提供动态拣选路线建议,使图书整理效率大大提升。
在工业智造展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空间智能焊接机器人十分亮眼。它搭载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I视觉导航系统,具备卓越的环境感知能力,可在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精准焊接,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小岛智能生产总监葛坤介绍:“公司空间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寻找空间内样件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自动寻找焊缝。目前,我们还正在研发用算法搭配空间智能视觉技术,改善质量监控。”
据了解,京津冀5G+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暨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的有序推进,是海港区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推动工业转型的重要举措。项目总占地面积174亩,预计总投资23.7亿元,规划了智能制造区、平台赋能区、生态融合区、生活保障区等四大功能区。
海港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杜天亮透露,从项目谋划之初,海港区就成立了工作专班,提供全过程服务,强化要素供给,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并协同招商中心、发改、自规、住建、数政等相关区直部门协调联动。从项目引入到拿地开工,一直到验收投产,所有相关部门统一推进项目每一个环节,压缩时间,保障项目投产达效。
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汇聚了“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阿尔勃特空间智能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多种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新生态。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实时化、实例化、互动化人工智能应用体验中心,通过AI多智能体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AI工厂从流程驱动到空间驱动的生产模式变革。
秦皇岛烨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鹏介绍,我们公司通过软+硬双轮驱动,打造国际先进的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除深耕人工智能产业链外,为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活力,加快融入京津冀共建“六链五群”产业图谱大局,海港区还连续打出“组合拳”,在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方面持续发力。
位于海港经济开发区的美城公司,是河北省新型建材领域和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6500立方式磁悬浮热泵产品和数智化抽油机节能控制设备已全部量产。与此同时,该公司计划在2年内建成8个国家级实验室,涵盖量子、氢能检测、热物理学等实验项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6个实验室可升级为CNAS国际实验室,加速了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进程。
“我们将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将流体动力学、氢能、光量子学融为一体,开发出十多种世界领先产品,平均节能率达到40.3%。未来公司也将在相关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贡献,我们有信心应对挑战,抓住历史机遇,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美城集团总裁梁力表示。
随着“6211”产业布局深入实施,海港区将聚焦数实融合新赛道,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文旅、政务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立足新能源产业优势,支持光伏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气工程等前沿领域,推进氢能制、储、运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持续创新,海港区正实现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孵化到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的梯次跃升,为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今日海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