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紧抓不放、持续用力,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邯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
2025年,全市实施省重点建设项目90个,实施市重点建设项目330个。在邯郸大地上,一个个产业地标拔节生长,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澎湃动能。
5月8日,中普(邯郸)电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用电工钢(一期)项目生产线,工人操作设备吊运成品钢卷。 董源 摄
建设热潮奔涌
重大项目夯实产业根基
走进位于宜邦机械科技(邯郸市)有限公司内,数字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据介绍,总投资15.85亿元的该公司智能设备制造及高强度精密零部件生产项目,年产高强度特种零部件约10万吨,全自动冷镦机300台。
在邯郸,像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在河北醇氢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及甲醇专用车生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由世界500强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已成功开发全球首款甲醇重卡并投入批量运营,产品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开工建设项目,值得关注。
总投资15.4亿元的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134MW/536MWh,产品具备长时储能、安全性高、循环次数多、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优势。
总投资7.8亿元的立讯精密(邯郸)新能源汽车电子配件制造产业园项目,落户于邯山区武安“飞地经济”产业园,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连接系统零部件产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智能制造基地。
总投资11.6亿元的河北净菜现代产业园冷链物流园区项目,建成后,集展示、流通、加工、智慧仓储、科技物流于一体,打造以冀中南为核心,服务京津,辐射全国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结构向新跃迁
创新驱动开辟发展赛道
位于磁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业务主要是对洗油及其下游提取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产品,年营业额约2.5亿元;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水电解制氢行业的领军企业,形成了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水电解制氢产品体系和顶尖的研发制造能力,生产了全球首台套水电解制氢等产品;永年区恒创环保科技高端紧固件产业园,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和分质废水处理系统,可视化大屏可实时监控废水处理、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助力“小螺丝”对接“大市场”。
在全市42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4个,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10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8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17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36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共384个,占比91.4%,其中九大产业项目269个,占产业类项目比重达到70.1%。
一串串数据的背后,彰显出我市不断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的决心和成绩,凸显了全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措施成效。
服务精准护航
厚植沃土孕育发展活力
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市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上,12家重点项目代表与银行机构签署意向协议,拟签约金额47.87亿元,6家重点企业代表与银行机构签署授信协议,拟授信金额84.58亿元。这是我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的生动诠释,一笔笔意向协议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为保障重大项目及时落地实施,我市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4月15日,市发展改革委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组织召开加强省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会议,并邀请有关项目业主参加座谈,进一步掌握省市重点项目在土地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拉出清单,逐一解决。
项目推进的“加速度”,更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唱响“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品牌。同时,认真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八条措施,扎实开展“7+N”企业帮扶,为项目建设营造最好环境、提供最优服务。
浅夏胜春,万物滋荣。从机器轰鸣的工地到科技赋能的车间,从金融“活水”的精准浇灌到政务服务的暖心护航,这座城市的每一步跨越,都在为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而不懈奋斗。迎着和风,邯郸将继续以项目建设的强劲动能,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强音。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