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保定市多家外贸企业,深入探究当地企业在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下“稳外资稳外贸”的做法。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走进这样一个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毛线制品源源不断产出。这家企业叫三利毛纺,成立于2006年,年毛巾染整数量全县第一,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左右(中国毛纺行业占世界50%),全国排名第一,是排名第2到6名企业的毛巾产销量之和。
但谁又能想到,这家毛线生产龙头企业也曾因国际市场动荡而发愁呢。其生产所需的羊绒、羊毛原料,长期依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和原料供应。
“那段时间,真是急得睡不着觉!”三利毛纺的负责人向记者感慨,“多亏那天我们这儿工行的工作人员来我这儿走了一趟……”。
经与负责人沟通,原来是在三利毛纺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后,当地工行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信用证结算方式,同时还降低了保证金缴存比例,一下子帮三利毛纺省下不少流动资金。据悉,银行人员还针对像三利这样的进口原毛业务遇到类似难题的小微企业,设计解决路径,帮企业打出 “组合拳”——引入进口押汇融资,搭配远期售汇业务,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结算安全问题,还帮小微企业们盘活了资金,规避了汇率风险。“真是茅塞顿开啊,要不是工行指路,这么专业的操作谁能想的到啊!”负责人向镜头竖起大拇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行为三利毛纺开立进口信用证折合人民币5040万元,发放贷款1008万元,签约衍生品570万元。
为了解当地银行服务类似进出口小微企业的模式与规模,记者联系了当地工行。
“除了龙头企业,小微企业们也是我们的重要客户。”在工行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25年一季度,该行累计开展进口押汇、福费廷融资等表内业务3.2亿元,办理跨境担保业务6500万元。
“我们借助全线上渠道,向企业推广远期结售汇、期权等汇率套保产品,这样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企业舒心,我们就开心。”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已有6家小微企业在当地工行的帮助下,首次开展衍生业务。“在跨境投融资领域,作为企业的‘贴心管家’,我们的工作人员会从投资项目评估到手续办理,全程辅导企业。”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该行已推动辖内企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投资登记6200万元,借用外债2000万元。
据工作人员介绍,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也是当地工行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一季度,该行已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6.7亿元,同比增长26%,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为人民币国际化添砖加瓦。不久前,该行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保定中心支行召开宣讲会,2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经联系,其中一家企业的参会代表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用人民币结算麻烦,听了工行的讲解,才知道好处这么多!”。
“金融机构应在企业困境中主动担当。”当地工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坚定地对记者说到。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市场波动持续加剧的当下,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积极作为,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出一系列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为保定市小微企业在“稳外资、稳外贸”工作中注入强劲动能,切实助力企业应对外部挑战、实现稳健发展。
工行保定分行金融支持河北三利毛纺有限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