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指尖活”托起“新经济”!廊坊零工市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刘杰、张超、丁金影)近日,在廊坊市人力资源市场,只见“零工之家”智能终端机的电子屏上,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建筑装修等岗位信息不停滚动。
45岁的农民工李强轻点屏幕,通过AI对话,生成一份标准简历,完成求职登记。让他惊喜的是,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3条匹配的岗位信息。
“现在找活不用再站马路,手机小程序就能对接,政府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李强的变化,正是廊坊市规范零工经济规范化发展,加快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的简单缩影。
在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人员指导下,廊坊市求职者利用智能终端机,刷脸生成简历。
数字化赋能:从“站马路”到“刷手机”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廊坊市近年来的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为规范零工市场建设,廊坊市人社局印发《就业促进工程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三精化”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联合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升级“廊坊零工之家”建设,在设施配备、服务功能、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改造升级,着力打造服务功能齐全、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模式多样、保障体系健全的标准化零工市场。
“我们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就业服务链条。”廊坊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廊坊就业”“廊坊零工之家”小程序和“零工之家”智能终端机,求职者可享受AI求职、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24小时服务。
截至目前,各平台入驻企业740家,注册灵活就业人员1708人,日均活跃用户1200余人次,岗位匹配成功率达80%。同时,依托廊坊就业网、“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动态发布招聘求职、专场活动等各类信息41期250余条。在今年的“春风行动”中,该市通过小程序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两万人。
制度“地基”筑牢后,立足市情实际,廊坊市人社局以“零工之家”为核心引擎精耕细作,不断推进乡镇街道零工集市、零工驿站、零工服务特色街区建设,着力打造“1+11+N”零工市场(就业驿站)服务矩阵。固安县的“退路进站”规范化市场、广阳区的“数字零工”智慧平台、永清县的“一小时就业圈”等创新模式次第开花,持续为零工市场服务注入新内涵、拓展新维度,成为群众就业增收“好帮手”。
由廊坊市人社局、廊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举办的“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走进京东廊坊固安智能产业园。
服务升级: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滴灌”
服务缺乏针对性,政策覆盖“一刀切”,难以满足企业及不同求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对此,廊坊市人社局通过采取精准分类、动态适配等措施,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准滴灌”的突破。
在廊坊零工之家,京东固安智能产业园招聘负责人张会征展示了“直播带岗”的回放场景。通过“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他们将智能化车间的工作环境直观呈现给求职者,打破了“生产一线”的刻板印象。“这种沉浸式招聘,让求职者更加了解岗位详情和就业环境,我们的招聘效率提升了40%。”张会征说。
针对零工群体存在的技能短板,廊坊市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近日,在廊坊零工之家,48岁的家政服务员王芳正在参加育婴师培训。“培训免费还包就业,拿到证书后月收入能从4000元涨到8000元。”王芳的变化得益于政府部门与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开设家政、电焊、月嫂等实用课程。
在权益保障方面,廊坊市建立“检察+人社+工会”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并通过采取“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动态掌握零工就业情况,实现了“政策找人、精准推送”。
廊坊市人力资源市场零工之家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生态构建:从“单兵突进”到“全域协同”
做好零工群体服务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层级服务力量共同参与。从早期的“部门单打独斗、服务碎片化”,到如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全域生态体系,廊坊市正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构建起灵活就业的“新生态”。
不久前,在廊坊开发区零工之家,22岁的高校毕业生李萌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短视频公司担任兼职编导。“‘零工之家’平台提供见习岗位和创业指导,让我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李萌的经历折射出廊坊市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
今年一季度,廊坊市累计提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287个,为3222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各类促就业补贴2089.38万元。
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廊坊市聚焦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我们培育了‘大城绝热节能达人’‘文安金属线缆工艺师’等省级劳务品牌,让零工就业更具竞争力。”廊坊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仅在文安县金属线缆产业集群,零工之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用工对接机制,累计带动5万余人就业。
跨区域协作不断深化。廊坊市持续深化与京津各行业领域合作,赴京津开展供需对接洽谈活动,促进更多劳动者到京津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一季度,该市联合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开展大型招聘活动5场,发布京津岗位需求信息18期,征集岗位7.1万余个,向京津输出劳动力734人。同时,通过落实“通武廊”社保合作机制,推动三地零工群体参保、维权等服务互联互通。
如今,行走在廊坊城乡,“廊坊零工之家”的标识随处可见。这个总面积超6000平方公里的就业服务载体,正成为千千万万灵活就业者的温暖港湾,托起民生幸福的稳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