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帮我追回了损失!”5月4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乡一家银行门口,王大爷攥着失而复得的钱,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他一时大意,将包错交给陌生人,派出所民警通过调取监控、走访群众,将钱找回,交还给王大爷。
群众利益无小事,青龙公安把事关民生的“小事”当“要事”办,他们穿行在满乡的田间地头,民警以“响应速度”“共情深度”“执行力度”三维标尺,丈量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
多方联动,构筑生命守护安全网。面对患病群众赵某失联的紧急警情,茨榆山镇派出所民警分秒必争,展开寻找:依托大数据参考、筛查锁定目标,并联合村干部和群众等,对重点区域展开排查,仅用两小时便找到了“消失的他”。这场救援既凸显了基层警务“数据+脚力”的战力,在危急时刻构筑守护生命的防线。印证了在基层治理中打破信息孤岛的现实价值,协作机制正成为守护群众生命线的坚实屏障。
脚量民情,织就山乡平安守护网。大石岭乡派出所民警在山林间踏出一条寻人路。在接到走失孩子的警情后,两名民警带着家长,搜寻20里山路,先调取孩子必经地区的监控,锁定折返路线;再发动沿线村民辨认照片,将搜索范围缩小至3平方公里山林内。历经几小时寻找,民警在山脚下废弃仓库边的灌木丛里,找到了躲藏的孩子。民警将孩子抱起来,送还到哭泣的母亲手中。“真太感谢你们了!孩子找不到,我们家也就……”母亲哽咽不已地道谢。民警将监控排查与实地搜寻相结合,抓住了救援的关键时机。
法情交融,彰显乡村社区治理智慧。草碾乡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某超市员工卸货时因手推车滑脱致老李停放在路边的车辆受损,车主情绪激动,要求索赔。针对双方核心矛盾点,民警采取“法理情”分层调解策略:先援引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框架;再通过调解,促使双方换位思考。“都是乡里乡亲,静下心来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最终,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在调解过程中,既通过法律条款守住公平底线,又以柔性协商缓解执行压力,凸显基层治理中现代法治程序与乡土情理智慧的协同效应。
当柴米油盐的牵挂与乡亲老人的托付在乡间回响,当争分夺秒的救援与抽丝剥茧的调解交织成网,这些扎根泥土的故事,正悄然重塑着基层治理的韧性肌理。当青龙民警的脚步丈量过每一条田埂,当警务室的灯光照亮深山寒夜,那些藏蓝身影守护的,不仅是街头巷尾的平安秩序,更是满乡大地最本真的信任温度。(通讯员:陈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