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沧州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文旅市场火热。记者走访发现,与以往流行的“特种兵式”旅游方式不同,不打卡、不赶路的沉浸式、放松式旅行方式成为大家新的选择。
从“看风景”到“入风景”
今年“五一”假期,沧州市推出沉浸式演出、美食体验、赛事观光、非遗体验等系列文旅活动,将传统游览升级为深度互动,让游客从“看风景”的旁观者转变为“入风景”的参与者,受到众多游客关注。

在火锅鸡文化节,我切身体验了火锅鸡制作。我还去了吴桥杂技大世界看杂技剧,参与了‘八仙过海’活动互动……”市民叶美琪说,“五一”期间,沧州各地推出了一系列精彩活动,给她带来全新旅游体验。
“从过去单一地游览景区,到现在融入景区、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越来越多游客喜欢上这种融入式旅游方式。沉浸式体验过后,他们也更愿意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感受,这也有助于宣传沧州文旅品牌。”沧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去远方”到“微度假”
今年“五一”,运河区“00后”女孩刘双和好友选择了“微度假”。没有选择到远离家乡的热门景点,不需要复杂的计划和准备,她们来到北京,来了一次“城市漫步”。“我们在老北京的胡同中穿行,和当地人唠嗑,在老舍故居感受文学气息,偶遇美术馆的先锋展览,这样的旅程让我感到轻松又舒适。”刘双说。

新华区居民陈东则带全家自驾来到南大港湿地。“车程只需1小时,在这里我们可以划船观鸟、露营观星,老人不累、孩子尽兴,花费还少,这才是真正的‘充电式度假’。”
“我带着孩子在本地‘考古’——寻找大运河文化遗存,探访老字号作坊,逛河间府署和纪晓岚文化园……沧州本身就是一座适合‘微度假’的‘宝藏城市’。”来自南皮县南皮镇的刘文娟说。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沧州市及周边短途游产品订单量同比上涨45%,“2小时度假圈”相关产品成为主流选择。不少市民表示,现在更珍惜身边的“诗与远方”:既规避了长途跋涉的疲惫,又能深度体验本地文化。
从“打卡式”到“打听式”
“师傅,您知道哪里好玩吗?”“大哥,这附近还有什么好吃的?”“姐,咱这儿有什么特色吗?”在沧州的酒店、餐馆和大街小巷,很多外地游客选择“询问式”旅游——不做攻略,一路询问打听,吃啥玩啥全靠本地人的热情指点,主打一个随性松弛。

“‘打卡式’旅游让我觉得自己被推着走:今天行程上写了这个事项,就一定要抓紧完成,跟被布置了作业似的。而‘打听式’旅游让我感觉轻松,想出门再出门,可以尽情享受自由的旅程。”来自河北涿州的“90后”游客赵灿说,身边那些在网上看攻略花了眼、被“特种兵打卡”累断腿的年轻人,都走上了“打听式”的旅游路。
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游客孙燕表示,网上的攻略大多千篇一律,而且完全按照攻略走,会忽略很多沿途的风景。“打听式”旅游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还能收获意外惊喜。

景区人头攒动、商业街客流如织、特色餐饮一座难求……“五一”假期,在多样活动的带动下,沧州消费市场呈现人气足、消费旺的态势。
消费品以旧换新激活假日经济一池春水,汽车等大宗消费持续发力。日前,市民刘宝瑞来到运河区永安南大道一家汽车销售店选购新车。“我想用家里旧的燃油车置换一辆新能源车。听说参加以旧换新活动,最高可以抵扣两万余元,并且可以叠加店里其他促销活动,真是方便实惠。”刘宝瑞说。记者了解到,假期期间,我市各地举办一系列促销活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消费券发放等方式,叠加补贴政策,使内需活力加速释放。
多元业态融合,消费不断扩大。“五一”假期,我市推出一系列文旅优惠措施,外地游客凭来沧火车票和有效身份证件,在部分景区、酒店、商超、餐饮店可享受多项优惠服务。沧州各大景区游人如织,各类特色产品吸引游客选购。沧州园博园、南川老街等景区相继启动百余项商、体、文旅活动,带动周边酒店、票务的预订量大幅增长;音乐节、演唱会等展演活动聚起人气,持续增强夜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假日期间,华北商厦、信誉楼、吾悦广场等商场、商圈纷纷推出节日促销活动,针对食品、生活用品、化妆品、鞋服、珠宝等不同品类产品推出满减、积分返券、打折、购物抽奖等活动,并举办“春之韵穿着节”“燕京啤酒美食广场开业送好礼”“华为城市展”“儿童自行车比赛”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助力商圈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沧州餐饮消费热度也持续高涨,各大美食街人头攒动,特别是各大火锅鸡店、清真菜馆等人气爆棚,各大商场餐饮门店排队等座现象普遍,营业时间相应延长。此外,“百姓千味·运河烟火”“火锅鸡文化节”等美食系列促消费活动引得前来品尝特色美食的顾客络绎不绝,为沧州餐饮消费市场注入活力和动力。
“节日期间,沧州各县(市、区)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要素,结合各地特色景点、美食,打出促消费‘组合拳’,以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沧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