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遇见未来
北京研学之旅
2025年4月27日至4月28日,在张家口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下,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师生前往北京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
第一天:
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长城精神的力量
居庸关长城:在挑战中领悟坚韧
27日早晨,晨光初绽时,薄雾如纱,师生们携着春天的温柔与轻盈,踏上了旅程,同天空相接处氤氲着的一层似有似无的霭,形成一幅油画。崎岖的山路,预示着目的地的临近,而师生们的热情与期待也开始熊熊燃烧。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同背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句诗,是应景的,因为学子们的第一站就是居庸关长城——天下第一雄关。接着,老师也勉励学子们,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到了这里,眼前的挑战不足为惧,而胜利的号角已然吹响,学子们对于长城精神的探究,也从这里开始。
怀着激动的心,师生们开始踏上这场充满挑战的征途,向着骄阳烈日和陡峭险峻进发,纵使路途艰辛,但师生们携起微微颤抖的手,学子们昂起流满汗珠的头,一步接着一步,向着终点进发。最终,全体师生,戮力同心,坚持不懈,终达顶峰,师生们征服了居庸关长城,同时也,战胜了自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与信心的重量。
清华大学:在名校门前种下梦想的种子
中午稍事休息后师生们先到了清华大学 , 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 对于名校的了解更加深刻, 心中对其向往更加强烈。
圆明园:在历史的废墟中铭记国耻
下午,师生们来到了圆明园。断壁残垣被杂草覆盖,曾经宏伟的宫殿只剩下零星的底座,大水法遗址那座标志性的拱门静静矗立在杂草丛中。这一刻,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眼前触目惊心的现实。师生们整整齐齐地站在大水法遗址前,庄严肃穆地念出“勿忘国耻”的口号。这四个字,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化作了一股力量,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天:
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中,探寻未来的力量
国家工艺美术馆: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
第二天的研学之旅从国家工艺美术馆开始。踏入馆内,仿佛穿越了时空,古色古香的非遗艺术品带着浓厚的历史感与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古老的传统工艺到现代的创新设计,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的心血。精美的陶瓷、细腻的刺绣、古朴的木雕,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传递着一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精神。在观赏过程中,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对完美的不懈努力,以及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红色历史
中汲取力量
移步至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里以丰富详实的文物、史料和多媒体展示,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展览生动地展现了党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这里,学子们能深切感受到红色历史的震撼与力量,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有更深刻的认识,让红色基因在心中传承与延续。
中国科技馆:在科技的海洋中畅想未来
中国科技馆则是科技爱好者的天堂,馆内众多互动展品与前沿科技展示,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验。从基础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到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科技馆全方位展示了科技的魅力与力量。学子们亲自参与实验,感受科技的奇妙,产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热情展望科技引领未来的无限可能。在愉悦自身的过程中,他们更加坚定了科技兴国的使命。努力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育,五育共举。
研学归来:
收获满满,未来可期
在研学之旅中,学子们不仅触摸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受了科技与艺术的璀璨光芒,更在行走的课堂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这段跨越古今、融汇文理的旅程,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韧性,也点燃了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使命感。未来,学子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念,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答卷。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