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高考】
最后一段备考时光,
是笔尖与试卷的对话,
是汗水与梦想的交融,
是青春热血的沸腾。
此刻,我们将镜头对准高三学子,记录下这段刻骨铭心的破晓征途,愿这些拼搏的瞬间,化作照亮未来的璀璨星光。
共研共商燃星火
互帮互助聚星河
19班高考备考的双向成长诗
“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
距离高考的倒计时牌在晨光中闪烁,高三19班的教室却比阳光更加炽热。如今,19班的讲台不只是老师的领地,19班的“老师”也不只是教师的专称。在那些共享妙招的课堂、相互解惑的课间、激情探讨的午后,我们终于明白:解题的答案在纸上,而成长的答案,就在彼此碰撞的思维火花里。
“谁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的思路?”在课上,这样的提问总会引发一阵踊跃的举手。从最初的沉默观望到如今的争当“小老师”,“敢问善讲” 已成为我们班独特的文化符号……
双向成长·缘起
数学课堂上,老师尝试让题目解答正确的同学上台讲解,意外发现:学生语言更贴近同伴认知,台下提问更积极,思维方式更开阔,奇思妙想连绵不绝。
双向成长·发展
高考冲刺在即,同学们每天都会做大量的习题,可是习题课却是有限的,老师们不能在课上讲完所有的题。每个学生的错题也并不一样,互相讲题能让同学们不会做的题更快地得到解决。在相互讲题中,大家也建立起了更加良好的同学关系。每个同学擅长的科目不一样,同一个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在互相帮助中,智慧得以碰撞,思维更加飞扬。探讨声、笑声在19班的每一个课间回荡。
“每日一讲”:琐碎时间讲解错题精题,教室后墙展示优秀讲题稿
“同学互助”:耐心讲解同类错题,保证举一反三
“晚间探讨”:自习后积极讨论难题,互帮互促
王嘉老师最具魅力,每次讲题时总能引来大家连连称赞;赵可欣老师最是幽默,谈笑间一个又一个解题妙招接连出现;刘静雨老师最为耐心,即使晚自习后也坚守在自己的“教师”岗位,直到同桌搞明白最后一个疑问;马宇博老师最是深入浅出,总能将自己对于题目的独特见解传递给别人;张雪老师最是以身作则,她对学习认真专注的态度言传身教了她一个又一个“弟子”……
在高三19班,像他们这样优秀的“小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牺牲课间休息为基础薄弱的同学“开小灶”,用彩色便签纸标记出每个人的知识盲区;会在模考后自发组建“一对一帮扶队”。从晨读时的单词听写“小考官”,到课间的错题讲解“主讲人”,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互助”二字有了温暖的注脚。
双向成长·佳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历经问讲热潮,同学们从“被动听讲”到“主动输出”,既培养了思维,也增强了凝聚力。
这些藏在教室里的“微光”,让难题不再冰冷,让进步有了同行者。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在“小老师”的带动下主动分享、共同攻坚,高三(19)班的教室,早已变成了一座亮着灯的“知识驿站”——他们用热忱与担当书写着属于这个集体的奋斗故事,让“优秀”不仅是个人的标签,更成为全班并肩前行的勋章。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坚信在2025年高考的考场上,优秀又团结的高三19班定会亮剑于野,尽显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