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本报通讯员 王欣路 摄
迎宾路南延至观潮路(大厂段)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本报通讯员 陈龙 摄
道路通,百业兴。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近年来,大厂回族自治县持续在互联互通上加力,取得了亮眼成绩: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承载了众多双城逐梦人的便捷日常,也让科技、信息、人才向大厂聚集;开通6条进京公交线路和2条定制快巴线路,进京公交线路进一步优化;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进京便捷通道加速打通……时空距离越来越近,幸福路越走越畅,同城化效应愈加凸显,交通一体化成果引领协同发展跑出“加速度”。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通车 跨省通勤成为新常态
每天清晨,厂通路潮白河大桥迎来忙碌时刻,宽阔平坦的路面上车辆络绎不绝,跨省通勤族通过这座桥奔赴北京逐梦。
2024年9月底,备受期待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成通车。这座桥梁将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缩短5公里,为往来两地群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直连通道。
“早就期待这条路通车,这回梦想成真了!”廊坊北三县和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每日众多跨省通勤人员往返,让进京路越走越近、越走越畅,是他们最朴素的诉求。
大厂居民刘迎春,平时在北京帮儿子带孩子,经常在两地之间往返。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通车,让她欣喜不已。“节省了半个小时左右,方便多了,生活品质都提高了!”她高兴地说。
据统计,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日均汽车通行量达1.1万余辆次。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春方说:“这座跨界桥梁采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统一’模式建设,不到两年时间顺利通车,进一步密切了大厂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联系,真正实现由近变通、以通促同。”
随着厂通桥通车,配套交通体系快速跟进。今年3月新开通的816快公交线路,接驳北京地铁6号线,方便大厂城区、潮白新城乘客通过厂通路快速通勤。“不想开车可以坐公交,下了车就是地铁站,省时又省力。”乘客许梓俊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线路作为连接大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公交干线,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升级,通过增加班次、延长运营时间、增设站点等措施,提升通勤效率。“816快公交线路的优化将填补部分区域公交空白,与高铁形成互补,让更多群众享受‘门到门’的便捷服务。”大厂回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运输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马阳表示。
●以一体化为支撑 构建便捷高效综合交通网
如果说,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的通车让跨省通勤成为新常态,那么,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的运营,则让“轨道上的美好生活”飞驰而来。2022年底,京唐城际铁路正式开通,不仅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标志着大厂正式跨入“高铁时代”,深度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原来开车从大厂去天津宝坻得走1个小时左右,现在坐高铁20分钟就到了,特别方便。”乘客刘子健说。
如今,京唐城际高铁车次增加至12班,实现早晚高峰双向通勤,最快33分钟直达北京市中心。从大厂乘坐京唐城际高铁,不仅可以快速抵达北京,还能通过北京的铁路枢纽,便捷地前往全国各地。这使得大厂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无论是通勤、旅游还是探亲访友,都更加高效便捷。
一条条跨省道路的贯通“牵手”,让三地群众“少跑腿”。近年来,大厂始终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积极融入京津冀交通网络,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大厂段)建成通车,推动京津冀区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打通交通堵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西通北联”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此外,进京公交线路进一步优化,开通了6条进京公交线路和2条定制快巴线路,群众接驳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更加便捷。
●交通项目建设提速 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向“近”而行,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大厂基建攻坚正踏春提速。
车辆穿梭、工人忙碌……眼下,迎宾路南延至观潮路(大厂段)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可将102国道向南连接至观潮路,为大厂西部地区新增一条便捷的进京通道。这是大厂在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作为廊坊北三县“五纵八横”骨干路网布局中“纵四”的新建部分,同时也是大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该项目备受关注。项目全长653.934米,规划路宽40米,设置双向六车道,同步配套涵洞、排水、交通设施、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
“目前,已完成道路路基工程两侧排水、检查井砌筑及12%石灰土底基层;路面工程完成两层水稳碎石铺筑,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70%。”该项目负责人刘宝山介绍。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大厂路网布局,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为产业发展、居民出行等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大厂交通运输局质量监督股股长王海斌表示,将实时掌握工程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交通网越织越密,同城化愈加凸显,如今,交通一体化的成果正惠及三地更多居民。协同发展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天上班路上省下的时间、周末出游多选的目的地。便捷的交通条件也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落户大厂,促进了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推动了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流通和周转。”张春方表示,下一步,大厂将继续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构筑更加便捷的环京津“1小时交通圈”,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拓展。
本报记者 王娜 杨苗苗 本报通讯员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