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4月29日上午,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秦皇岛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新闻发布会。中共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秦皇岛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凤利介绍整体情况。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积极对接行业产业,不断完善结构体系、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全市已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贯通的培养体系。现有中职学校26所(含2个中职附属班),其中2所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7所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拥有高等职业学校4所,其中市属高职3所,省属高职1所。拥有省属应用型本科学校2所。2024年输送毕业生2.8万余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技能型人才保障。同时,我市积极创新路径,搭建中高职有效衔接人才成长通道。2024年,我市获批中高职“3+2”贯通培养项目27个,“2+2+2”项目2个,7所中职、技工院校与省内14所高校开展“3+2”联合培养。青龙职教中心、市卫生学校与我市优质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中企高”联合培养,首批招生已顺利完成,努力打造人才培养无缝衔接试验区。2025年,贯通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获批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计划1424人。
二、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夯实发展根基
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供给,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我市以达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职业院校基础办学条件,顺利完成卢龙职教中心迁建、抚宁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目前,青龙职教中心扩建项目已顺利封顶、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实训楼和学生宿舍楼项目也已获得市审批局核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三、精准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十大主导产业,聚焦新兴产业与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布局。2025年全市中职学校新增中医康复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21个,撤销会计事务、航空服务等陈旧专业22个,累计备案招生专业146个。目前,形成22个省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集群。其中,新能源专业群对接汽车、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毕业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电池管理、充电桩运维等新兴岗位,大健康专业群覆盖医疗设备维护、康复技术等领域,契合康养城市建设需求,现代服务专业群重点培育跨境电商、文旅策划等复合型人才。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建强师资队伍。2024年,先后组织169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19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开展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双师型”信息化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学能力、中职班主任管理能力等培训,不断夯实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引导职业学校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市已经建成市级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并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结合。四是建立健全技能大赛体制机制。强化技能培养导向,引导职业院校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进”良好氛围,以竞赛引领学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五、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地方发展
积极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共促毕业生留秦就业。2025年3月,市教育局与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80家省内外企业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5万个。用人单位收取有效简历7200多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100人次,90多家参会单位完成招聘计划。
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的坚实支撑,其蓬勃态势不仅为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核心动能,更为万千学子铺就好“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成才之路。我们始终秉持着坚定的决心,不遗余力地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聚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积极搭建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桥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市教育局将继续争取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职业教育必将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答记者问
问题一:当下,国家正在积极倡导让“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我市职业教育在强化技能培养导向,建立健全技能大赛机制体制等方面开展哪些工作?
秦皇岛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刘燕明:“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技能大赛,是检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试金石。近几年,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抓手作用,不断强化职业院校技能导向,推进学生评价机制全面改革,完善技能大赛机制体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引导职业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市各职业院校已经形成技能大赛常态化运行机制,职业院校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节等契机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已经实现校校有竞赛,部分中职学校实现专业全覆盖,民办中职学校也已经达到专业覆盖率25%以上。市教育局自2012年起举办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4年6月,我局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设四个赛场,婴幼儿保育、酒店服务、导游服务、急救技术等10个赛项,1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21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2024年11月,市教育局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民政局等十部门共同举办了秦皇岛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市职业院校、企业共113支代表队、312名选手参加了酒店服务、急救技能等9个赛项比赛。同时,我们积极承办省赛,共承办省赛赛项20项,并取得优异成绩。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对外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卫校分别获得了1金1铜1银的历史最好成绩。
大赛的举办,不仅展示了职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更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可度。2025年,我们继续把技能大赛列为职业教育年度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承办省级及以上赛事。依托我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承接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和学习,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二是在高级别赛事取得好成绩。指导各职业院校在省赛、世赛实现成绩新突破,力争取得2个以上世赛金奖。三是不断完善市赛体系。加强与市人社、市发改等部门及行业企业对接,成立市级技能大赛指导委员会,紧密对接全市主导产业科学设置赛项,探索建立各级赛事证书互认机制。完善市赛、校赛、班赛赛事体系,逐步扩大赛项专业覆盖面,把技能大赛贯穿全年,让更多学生参与技能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树立自信。
问题二:在刚刚的发布词中提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职业教育在推动秦皇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秦皇岛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刘燕明: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化需要,围绕服务秦皇岛市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产赋能方面,聚焦现代农业,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青龙满族自治县联合建立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在青龙满族自治县25个乡镇建立了28个板栗示范基地,帮助青龙平均亩增产50kg以上,亩均增收400-800元。青龙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作为河北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校,累计培训学员4600多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万多人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团队”。二产升级方面,聚焦新型工业,构建产教协同新范式。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秦皇岛新能源教育与科普基地,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成果共享”合作机制。连续两年组织“秦皇岛新能源人才启航培训活动”,燕山大学、建材学院等高校181名电气、机械专业学生参加。目前,已有46名优秀毕业生入企就业,为我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和储备人才。三产提质方面,聚焦现代服务业,打造康养人才培养高地。围绕我市生命健康产业布局,构建“全链条”康养人才培养体系。全市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12个,拥有全日制在校生4811人,2025年还将新增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6个生命健康相关专业。秦皇岛市卫生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等3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秦皇岛口腔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成立秦皇岛市首批校企合作共同体。依托康养专业优势联合多部门开展基层卫生骨干人员、营养服务人员培训。2024年开展基层卫生骨干培训720学时,培训人次达600余人。秦皇岛市卫生学校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开展“3+2”“中企高”贯通培养,年招生300人,有效畅通康养人才培养通道。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重点产业领域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问题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竞争力以及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请问市教育局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入对接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秦皇岛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科科长魏媛媛: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秦皇岛市教育局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职业院校紧盯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我们依托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秦皇岛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目标是利用信息化平台解决校企双方供求信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沟通与管理,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
平台运行以来成效初显,一是对接产业需求,打造秦皇岛市产教融合新生态。组织120余家企业、11所院校、600余名专家入驻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实现科研成果高效对接转化,形成区域内政行企校多元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二是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培训和咨询服务达1.7万人次。三是聚焦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依托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重点,探索构建了“336”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即“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县域经济产教聚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产教联合体”三体共建,“培训赋能、数智赋能、组织赋能”三维赋能,“政、行、企、农、校、社”六方协同)联合京东、锐领视界、青龙满族自治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青龙职教中心等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学院,以“数字+”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农产品直播实务》在线课程,有200多所职业院校教师、100多家企业人员注册学习,共同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技能培训、产业孵化升级,打出了“科技+电商+人才”的乡村振兴“组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