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0余家农资商户与衡水新发地项目方进行合作洽谈,这场看似寻常的招商推介会,是冀州区贯通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落子。
作为“京津冀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地,冀州区近年来以“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标准果蔬温室200余个、冷棚500余个,培育出蓝莓、番茄、长茄等特色果蔬。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张,传统流通体系已难匹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衡水新发地的落地,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表示。这个占地420亩的全业态农批市场,不仅涵盖12大品类交易区,更配套冷链仓储、检验检测等智慧化设施,将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从事农资经营20年的王建军算了一笔账:“过去农户分散采购成本高,现在市场整合农资、种苗、技术服务,预计能为合作社降低15%运营成本。”项目运营方介绍,通过“市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已联动7个试点村建立产销直通渠道,未来将实现果蔬从基地到市场2小时直达。
值得关注的是,新发地项目与冀州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正逐步推进。目前,项目规划计容面积4.3万平方米的冷链分拣物流区已完成用地整平,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与此同时,冀州区依托“冀农数联”平台初步搭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可为本地果蔬提供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关键指标筛查服务,并逐步扩展至全链条溯源功能。项目运营方表示,冷链物流网络建成后,冀州果蔬可依托干线物流直达京津市场,进一步缩短流通半径。正如中国农科院专家所言:“从‘田头冷库’到‘城市货架’的链条贯通,将加速冀州农业从‘量’到‘质’的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随着商户的不断入驻,这个预计年交易额超30亿元的市场枢纽,正推动着冀州农业向全产业链挖掘效益。当清晨第一车带着露珠的蓝莓驶向衡水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时,衡水湖畔的乡村振兴图景又添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