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73例!九年时光践行入库承诺,退役军人捐献挽救生命)
4月24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容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王先生静静地躺在床上。鲜红的血液从他的手臂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又缓缓流回体内。这个看似平常的过程,却承载着一个生命的重量——他的造血干细胞将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捐献完成后,王先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第19908例、河北省第839例、保定市第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6年的一次无偿献血时,王先生听到医护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只要留下8-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有可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2004年至2009年服役期间培养的责任感让他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血样。“当时没想太多,只觉得这是一件能救命的好事。”他回忆道。
九年时光悄然流逝。今年年初,正在办公室忙碌的王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您好,您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电话那头的声音让他一时恍惚。“起初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呢。”他笑着说。直到几天后保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联系,他才确信这个十万分之一概率的缘分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加入时我就想好了,只要有人与我配型成功,我一定会履行这份承诺。”王先生的语气平静而坚定。为了以最佳状态完成捐献,他戒掉了多年的吸烟习惯,连最爱的饮料也一口不沾。“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说这话时,他眼中闪烁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光芒。得知王先生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单位的领导当即批准了他的请假申请,同事们也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单位和同事的全力支持,让我没有任何顾虑可以全身心地完成捐献。”王先生感激地说。更让他感动的是,妻子虽然担心他的身体,但了解捐献的意义后,也成为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4月19日,在保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王先生来到石家庄。捐献前的最后准备是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中,但这可能会带来不适。注射后王先生出现了肌肉和关节酸痛的症状。“像感冒发烧时的感觉,能忍受。”当医护人员询问是否需要缓解的药物时,他婉拒了,“能不吃药就不吃,减少对患者的影响。”4月24日,王先生安静地躺在床上,血液在仪器中循环分离的场景让他感慨万千。“想到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生命,这点不适算不了什么。”最让他感到神奇的是,“得知患者移植了我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就会变得和我一样,真是太神奇了!”说到这里,这位硬汉的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他(患者)好像就是我远方的一个‘亲人’”。采集当天,王先生还收到了患者写来的感谢信,信中那句“您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王先生用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当生命与生命以这种特殊方式相遇,当陌生人与陌生人因爱心产生联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医疗救助,更是一个普通人用善良书写的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