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我省连续八年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20项民生工程,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今天走进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给我们的游玩带来更多的选择。
不仅震撼,而且接地气。
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够展现居民多种多样的生活。
走进更多的村庄,走进我们更多老百姓的身边。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丁露彤:
这里是邢台柏乡县的汉牡丹园,在我身后大型实景剧《大汉牡丹情》正在演出,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观众可以说是座无虚席,有咱们本地的,也有从外地大老远跑过来看演出的,可以说是把这样的剧目实实在在地带到了咱们百姓家门口。
游客:
感觉挺新颖的,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而且历史和舞蹈相结合的一种感觉,挺有意思的。
游客:
重回大汉的那种盛况,挺不错,希望(这种演出)越多越好。
四月的柏乡县汉牡丹园,数万株牡丹花竞相绽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家住县城的郭世聪专程带女儿前来赏花,不成想,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柏乡游客 郭世聪:
以前只是能看到牡丹花或者是芍药花。今年新增了这么大型的一个全国"村晚"活动,不仅在视觉上看到了花的冲击力,在精神上也得到一个很大满足。
不仅是实景剧和"四季村晚",这一天,汉牡丹园里好戏连台。国家一级演员、大中专艺术院系以及当地村民和戏曲团队,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邢台市柏乡县副县长 杜培:
把村晚打造成群众才艺大舞台、特色文化大秀场、文旅融合大平台。
邢台市柏乡县"四季村晚"演出者 国家一级演员 刘君侠:
文化源于群众源于人民,反过来要服务于人民。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回馈。
不仅是柏乡,在井陉县抬头村,"四季村晚"、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在山海关区望夫石村,专业演员与当地村民携手登台表演,叫好声不断……
一场场精彩演出的背后,正是"文化惠民工程"连续八年被列入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的持之以恒。为打造更多文化惠民新场景,我省各地文旅部门不断创新形式,除了农民唱主角的"四季村晚",在城里你还会遇见"艺术",体验形式多样的特色文旅,演出+非遗、+赛事、+旅游,让河北既"出圈"又"出彩"。
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 赵云龙:
"文化惠民工程"连续多年纳入省"民生工程",是文化和旅游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具体体现。在丰富和满足广大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展现河北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有效吸引游客、拉动消费,进一步放大惠民演出的综合效益。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丁露彤:
开在咱们百姓家门口的活动形式够丰富,内容够精彩吧。我在现场最大的感受就是百姓是村晚的主角,大家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演,乐在其中。像这样的演出在我省每天都在上演,截止到3月底,我省已经开展惠民演出6700多场,今年将达到2万场以上。坚持百姓视角、百姓态度、百姓语言,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文化惠民这项民生工程一定会打造成为惠及大众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