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冀州大地热潮涌动。走进河北中朴睿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激光切割机的蓝色弧光与机器人焊接臂的精准轨迹交织成工业交响曲;远眺京津冀智能康养设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现代化厂房正勾勒出产业新城的壮美轮廓;翻开河北首诺新材料有限公司冀州特种光学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的规划蓝图,一条条贯通上下游的产业链"黄金赛道"呼之欲出……今年以来,冀州区以项目建设为主战场,以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的立体图景加速呈现。
绿色智造领跑 新能源赛道“氢”装上阵
在中朴睿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3.7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包罐机、折弯机等智能设备已入场安装,氢燃料测试平台不时传来数据校准的提示音。作为华北地区首个氢能市政车量产基地,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区域空白,更以“氢能+光伏”双技术突破引发行业关注——搭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辆可实现800公里超长续航与零下30℃极寒启动;光伏清洁机器人采用自供能设计,转换效率提升15%,运维成本直降40%。
“项目投产后,可年产1.3万辆新能源环卫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0万吨。”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燕山大学氢能研究院技术转化,这里已形成“研发-智造-检测”全链条生态,带动本地2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目前,激光切割、电泳涂装等6条智能化产线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
中朴睿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
健康产业聚链 康复辅具构筑“幸福坐标”
与智能制造遥相呼应的,是京津冀智能康养设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的火热建设现场。2号-A车间、3号车间已披上银灰色“外衣”,综合楼11层主体结构封顶后,百余名工人正在开展二次结构砌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适老化产品集散中心,实现‘可租、可售、可拍、可捐’一站式服务。”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园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吸引3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推动传统康复辅具产业向智慧康养转型升级。
作为衡水市重点培育的朝阳产业,冀州医疗器械集群正借势电商新机遇焕发新生。产业园内,智能电动轮椅、毫米波体征监测仪等“黑科技”产品加速量产,配套建设的物流转运中心可实现24小时辐射京津冀。未来,这里将崛起全国首个康复辅具产业互联网平台,预计2025年整体竣工投产后,年交易额将突破50亿元。
材料革命破局 光学薄膜织就“隐形翅膀”
在冀州特种光学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筹备现场,一场“材料革命”悄然酝酿。河北首诺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科研巨头,将航天级漆面保护膜技术转化为民用产品。“普通车衣剐蹭后需返厂修复,我们的产品能像皮肤一样自愈合。”技术总监展示着实验室样品——这种厚度仅0.1毫米的薄膜,采用蜂窝状二维结构实现高效散热,红外阻隔率超95%却对5G信号“零干扰”。
尽管尚处前期准备阶段,该项目已显现“链式效应”。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达产后可年产光学材料、新型薄膜(TPU薄膜)和高性能双向拉伸薄膜共计约2900万米,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地方政府成立专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土地审批到产学研对接实行“一链一策”,吸引安徽和怡光电、北京摩拓为等产业链企业组团落户。正如高新区招商局局长王彤炜所言:“我们不仅要种好‘产业树’,更要培育‘热带雨林’。”
从氢能装备的绿色脉动,到康养器械的智慧升级,再到光学材料的创新突破,冀州区正以项目建设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书写奋进篇章。随着多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创新动能持续释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