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定新产业拥抱新未来 | 保定市发布医保政策应用成果)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娜)4月24日,在2025生命健康产业(保定)创新发展大会上,我市发布“医保赋能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全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医保政策应用成果。
促进区域协同,疏解京津医疗功能显成效。便民惠民方面,省内就医无异地,刷脸支付更便捷;京津冀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持续扩大门诊慢特病异地直结范围。疏解京津医疗功能方面,北京人来我市就医购药使用北京目录,确保待遇不降低;京保两地共有康复项目由15项增加至63项,吸引老人来保康复康养。强化区域异地协同监管方面,积极推进京津冀协查机制,全力维护三地医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
深化医保改革,多项国家试点落地保定。作为国家首批DIP改革试点,支付率稳定在100%以上,持续完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作为首批国家异地就医监测试点,扎实开展结算监测,定期为国家局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全国首批医保电子钱包应用试点,率先实现全国首个电子钱包开通、完成全国首笔跨省共济业务。作为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试点,将资金拨付由“月结算、年清算”优化为“按比例每日拨付”,减轻医药机构资金压力。作为“先参后停、即参即停”国家试点,推进参保服务向“零跑腿、无感化”跨越。此外,市医保局正在积极争取5个国家试点:医保经办业务数据治理试点、医保数据定向发布试点、医保数智试点、城乡居民信用参保试点、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
创新医保政策,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高待遇方面,新增91种药品,涉及肿瘤、器官移植、多种罕见病等;支持生育友好型社会,新增“胚胎移植”等8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项目;新增人工耳蜗、电子耳蜗植入术等;全面取消学生及幼儿门诊统筹起付标准;提高大学生门诊统筹限额至400元;统筹区内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将由300元调至200元;将职工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到近亲属。支持高技术医疗服务,放开京津专家来保手术价格,完善支付政策。助力康复康养产业发展,制定12项支持康复措施;将康养相关的1400余家村(社区)卫生室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推动康复类住院按床日付费;出台支持儿童、术后及新型等康复新政策。赋能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实行“容缺办理”,优先纳入定点;加大疑难病症等的特例单议倾斜;将院内制剂等新项目、新技术纳入支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