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砖灰瓦的街巷,触摸刻满标语的砖墙,这条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冀州老街,正悄然编织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新图景。经过两年保护性修缮与业态焕新,深藏计划经济时代印记的街巷即将揭开面纱,以"活态博物馆"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修缮:让历史“活”在细节里
从兴业街到粮食市街,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匠心。冀州老街的修缮,是一场与时光的对话。区住建局项目团队以“修旧如旧”为准则,运用传统工艺复原青砖灰瓦的冀州风貌:桂香春糕点铺院落大门上方的女儿墙设计独特,刻有“菱形”图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城关供销社水泥牌匾上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也逐字描红。更值得一提的是,街区创新实施“分级保护”,对沿街建筑进行结构加固与功能活化,让城关供销社、五金交电公司、新华书店等老建筑既保留时代印记,又具备现代商业空间的可塑性。
地下,一场“看不见的变化”同样精彩。雨污分流管网、强弱电入地等地下工程,彻底告别“空中蛛网”。而地上,蝶变焕新颜,冀州老街道路重新改造提升,彻底解决道路沉降、破损严重等问题,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拓宽,拆除原有挡墙和台阶,不同区域的宽度为2-4米不等,全部重新铺装石材,新铺装的人行道平整、干净,增加了行人的体验感。透水铺装的智慧停车场植入植草沟生态理念,年径流控制率达85%。老街居民王大爷感慨:“以前下雨积水漫过门槛,现在路平了、灯亮了,老房子比新楼还舒坦!”
业态:老故事里长出新风景
修缮是底色,业态才是灵魂。漫步即将开放的街区,历史与烟火气即将发生碰撞:“万泉斋”古玩店的木格窗棂后,明清瓷器与民国钟表静待知音;“拾光里”咖啡飘香,老式搪瓷杯盛着拿铁,留声机流淌爵士乐;转角处的“人民食堂”将端出冀州焖饼,食客在“为人民服务”的壁画下大快朵颐……签约商户中,既有非遗剪纸、中医药膳等传统文化IP,也有文创市集、主题邮局等沉浸式体验空间。
“我们要让老街‘可逛可玩可回味’。”冀鼎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刘东平介绍,未来还将依托直隶六师旧址、人民会堂等文化地标,策划红色研学、古风市集等活动,打造“白天逛老街、夜晚赏光影”的全时段文旅动线。
未来:一座城的文化“双向奔赴”
从“沧桑斑驳”到“涅槃重生”,冀州老街的蜕变不仅是建筑的苏醒,更是一场城市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大力度修缮街区的背后,是历史文脉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共赢逻辑:沿街建筑重获新生,2座停车场,269个生态车位破解停车难题,居民家门口的“老旧宅院”变身“网红打卡地”。
站在粮食市街十字路口,“历史文化街区”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曾见证过马拉邮路的蹄声、计划经济时代的热闹柜台,而今又将书写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正如老街墙上一句未褪色的标语所言:“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未来的答案。”开街的钟声即将敲响,冀州老街,正以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之名,邀请人们聆听时光的故事。